特别是林道霁更是不满!
再想起黄来福以前做的一系列事情,对商人抽取重税,怂恿万历皇帝开矿榷税等,林道霁更是口出恶言。
魏允贞叹了口气:“倒也不然,那黄来福还是有些能力的,他在五寨堡的屯田产量,就是老夫也佩服不己。可惜啊,他屯田有功,又数立军功,原本是国之重将,可惜他不行正道,违祖宗之法,诱使天下万民开矿争利,这是走了歪路啊!”
魏允贞原本是进士出身,于万历二十一年时,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大同镇,说起来他也算是为官清正,爱惜民力。在大同镇的几年中,裁革浮费,讲求战备,奏减役银,招民复业,算是个有能力的官员。
不过他出身于河南大地主之家,奉行的是小农经济的耕读治国,虽然家族中没有人所行矿业商事之务,然而他这种传统文人出身的人,更是与黄来福所行的大农场,大商业,大矿事等思想格格不入。认为黄来福这种举动是诱利惑人心,会严重导致世风日下。
在万历皇帝决定开矿榷税的时候,魏允贞就立时上疏论税监之害,以后并数裁抑大同镇税监张忠、孙朝等人,当时他的父亲年过九十,魏允贞曾二十次上疏请回家侍养老父。
不过当时内阁廷议以魏允贞是地方得力大员,当地税使非允贞不能制,所以一直留任他为大同镇巡抚,是地方上反对万历皇帝开矿榷税的急先锋。
那林道霁作为大同镇分巡冀北道的兵备,管理北东北西二路的二十三个城堡兼屯牧,不过他一直驻在大同镇城内,算是魏允贞的心腹,还极有可能是魏允贞去后的下一任大同镇巡抚。
此时他叹道:“确实,现今各地竞先开矿,民生困苦,国势危急!只是小人得志,我辈徒之奈何!”
转眼他又低声道:“魏公,现朝中开矿榷税之事我等只能缓缓图之,不过现那黄来福以武人身份高居两镇总督之位,就是以魏公大才,也要深受其节制,武人祸国,这才是眼前的大事,不知魏公可有何应对之法?”
黄来福总督山西大同两镇军务粮饷后,两镇的武将似乎翻了身一样,对他们上头的文官们己不如以往那样的恭敬,这让很多文官们心下非常不舒服。
特别是以后镇内的钱粮之事要由黄来福主理,他们上下其手的机会大大减少,这更是让他们忍受不了,当然表面上他们不能说出这个理由,只能大喊武人祸国等。
除了在舆论上大喊外,他们还不断地私下串通一气,以图将来应对这一局势。
这林道霁更是大同镇内文官反黄来福的急先锋,他不但联络了大同镇内的许多文官们,甚至还联络到了山西镇的一些文官们,意图同仇敌忾,共同应对。
不过现在就是大同镇巡抚魏允贞态度不明,所以现在趁着这个机会,林道霁要探探魏允贞的口风。
对于林道霁的心思,魏允贞自然是了解,不过对于这个问题上,他倒是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