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觉得嘴里发苦,本来指望着孙登回来能助他一臂之力的,没想到孙登一见面就告诉他这么一个噩耗。一想到孙绍和关羽以及曹操的关系,他就郁闷之极,孙绍和谁关系都好,偏偏和他这个亲叔叔关系不好,不仅自己独立了,而且还不断的给他施加压力。越国现在就象是一根刺,深深的刺入他的背上,痛彻心肺,却又鞭长莫及,挠又挠不得,拔又拔不出。
最为难的是,这仗还怎么打?孙绍既然不想让他们开打,那肯定会想一切办法,孙登也说了,孙绍已经上奏天子,并请曹操一起出面调停,那这一仗已经不能打了,否则的话,吴国就会陷入三面包围之中,就象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可能被风浪掀翻。可是要他就这么撤出去,那他的面子也就丢光了,还不如当初张裔刚到建邺的时候就把他送回成都去呢。
进退两难!孙权沉默不语,碧眼之中充满了痛苦与不甘。他不是一个不知进退的人,低头忍让的事情也没少干,可那并不代表他是个软弱的人,相反,他是个很坚强的人,之所以能忍辱负重,是因为希望有一天能扬名吐气,所以才暂时忍耐,可是现在他却发现,自己似乎根本没有出头的那一天了。四国之中,曹操有实力,刘备有名声,他有什么?他有敌人!孙绍原本只是疥癣小疾,如今却成了心腹大患,不管他布下什么局,撒下什么网,孙绍都毫不费力的突围而去,最后还甩他一脸的水珠子。
“他会出兵威胁我们的背后吗?”孙权自言自语道。
孙登不说话,但是他的神情却给出了答案:如果坚持不退兵,孙绍出兵威胁是必然的。
“听说,顾裕在钱唐做御史大夫,很威风啊。上次把盛周两家整得名誉扫地,几乎是血本无归,就连虞仲翔都险些栽了跟头。”孙权叹息道:“你可知道顾谭在那边做什么?”
孙登知道孙权在想什么,顾家脚踏两条船,如今在越国风生水起,让孙权十分难做。孙邵死了,以能力和威望论,顾雍都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可是他的儿子和孙子在越国为官,他自己在吴国如果做了丞相,那顾家在吴越都身居要职,实力将迅速膨胀,如果不能做丞相,那就显得孙权度量不如孙绍,最后很有可能逼得顾雍离开吴国,顾雍一走,走的可不仅仅是顾家,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陆家、张家都有可能跟着一起离开。到了那个时候,吴国还能在江东立足吗?
孙登非常理解孙权现在的心情,可是留给他们的选择已经不多了,如果坚持继续限制江东人的势力发展,那么江东人会抛弃他们,如果放开限制,那江东人的势力很快就会超出控制的范围,尾大不掉。两害相权取其轻,目前所能做的只有向江东人让步,尽量把事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
然而这只是孙登的看法,孙权未必就能采纳。
“子高,诸葛恪用兵能力如何?”孙权忽然问道,原本紧锁的眉头已经松了开来,似乎已经做出了某个决定。孙登犹豫了一下,谨慎的说道:“有天赋,但是毕竟年轻,还需要父王多调教才成。”
“那好,你在柴桑主持战事吧,让诸葛恪和陆逊辅佐你,你带来的精锐,就交给诸葛恪率领。”孙权忽然站起来身,很干脆的说道:“我回建邺去,和众臣商量一下丞相的人选。这丞相之位总悬着,终究不合适。”
孙登大喜,连忙起身拜谢。他当然知道孙权这么安排,既是给诸葛恪机会,也是向江东表示让步,陆家同样是江东大族,他和诸葛恪同时担当他的左右手必然会互相牵制,而得利最多的就是他,有了这两人的辅佐,只要他能摆平他们之间的关系,他将在江东和淮泗人之间左右逢源。
孙权雷厉风行,很快就把决定传达出去。驻在陆口的大都督鲁肃一接到消息,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诸葛瑾父子已经成为淮泗臣子的代表,他这个大都督该退了。他立刻让人请来了长史张承,让他起草请辞大都督,回建邺养病的奏疏。张承一听,当时就愣了,考虑了片刻之后,拿起笔,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双手送到鲁肃的面前。
鲁肃看着张承代写的文章,叹了一声:“仲嗣,你父亲、弟弟都在越国为官,你就不要在这里熬了,去越国吧,以你的能力,很快就能有用武之地。”
张承也不客气,笑着点点头:“都督,我陪你回建邺,家里还要收拾一下,然后便去钱唐找找机会。都督,你怎么打算?不想离开建邺吗,也许换个环境,对你的身体更有好处。越国在朱崖道术学院有几个医匠,医术颇有独到之处,南海又盛产香料,据说对治病很有好处。”
鲁肃哈哈一笑:“多谢仲嗣了,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其实不是什么病,是旧伤。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注意身体,任着性子胡来,现在年纪大了,全都出来了,不是什么药石能治得好的。周公瑾英年早逝,我比他已经多活好多年了,够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