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正当诸位宰执僵立在那儿时,殿门打开了,里边探出了一个脑袋,正是曲风。只见他的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掠过,最后才低声道:“蔡相,高相,圣上已经醒了,有旨意召见二位。”

皇帝醒了!

蔡高两人对视一眼,同时闪过一丝喜色。不同于蔡京旁若无人地当先而入,高俅却还分出了一丝余暇在其余几人脸上扫了一眼,发觉除了蔡卞和阮大猷不动声色之外,张康国和吴居厚似乎都有些许异色。他也来不及多想,跟着蔡京便进了大殿。

由于赵佶的病,本就寂静的福宁殿中更是不闻任何异声,就连曲风的脚步也放得轻轻的似乎担心惊扰了圣驾。这样一来,就连蔡京和高俅也不觉放慢了脚步。终于,两人看到了斜倚在竹枕上的赵佶,旁边还有几个手忙脚乱的医官。

“你们先退下,朕有事要吩咐元长和伯章。”

听到这句不容置疑的吩咐,医官局的几个医官二话不说便叩头退下,转眼便只剩下了前面的蔡高二人,后面还传来了一阵沙沙的笔录声。

“朕前些日子便有些头晕,只是自恃强壮没有在意,这并不关那些医官的事,所以你们就不必苛责了。”赵佶满脸疲惫地坐在那里,眼睛却依旧盯着面前的两个宰臣,“依照他们所说,朕怕是有一阵时日无法临朝,不过,有你们在前朝,朕应该不必担心。”

听到这句话,蔡京和高俅先后大惊失色。宋朝的宰相看似尊荣,但是,一百多年来都从未出现过真正的权相,也就是说,宰相别说权倾天下,就连一言九鼎都不一定能做到,如今赵佶的意思里似乎说要放权,这怎能不让两人心惊。

“你们无需担心,但有军国大事,一样可以进福宁殿禀报。至于小事,朕信得过你们,政事堂一同议决也就行了。”

听了这句补充,两人才同时躬身答应了,但由于殿内昏暗,谁也看不清对方的脸色,更不知道是失望还是庆幸。接着,高俅便把自己刚刚在外头说的话转述了一遍,先是请了擅权之罪,末了才说道:“臣只是认为,圣上既然不惜以天宁节让西北出兵,此刻就决不能半途而废。要知道这不仅关乎大局,而且一旦示敌以弱,对方必定会趁势进击,到了那个时候,战局便会完全颠倒。”

赵佶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向了蔡京,微微颔首征询道:“元长也是同样看法么?”

蔡京这一次丝毫不犹疑,几乎是脱口而出道:“正是,所以臣刚刚直接驳了宾老,用兵谨慎固然不假,但这不是一场无关紧要的小仗,若是因慎重而贻误战机,则臣等罪莫大焉。”

第二章 临危机陈王受命

病榻上的赵佶脸色丝毫未变,仿佛早就预料到了这个回答。“嗯,朕就担心有人拿朕的病作为借口,既然你们两个驳了,那事情便好办得多。”见蔡高二人似乎仍有惶恐之色,他突然又露出了一个笑容,“朕的病你们无需担心,左右不过是小疾而已,好好调养也就过去了。在此期间,政事上你们多多担待,不过……”

听到不过两个子,高俅陡地心中一悬,立刻不露声色地斜睨了蔡京一眼。见对方眼中精光一闪,他心知这位心思缜密的首相必定猜出了赵佶的心意,不由也低垂了双目。皇帝眼下固然看上去没有大碍,但是,背后的事情谁也料不准,在没有太后可以主持大局,成年皇子一个没有的情况下,宗室这一方必定有人会被推出来,这几乎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