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墨高干见过君上。”墨者世家在齐国的负责人高干非常年轻,大约二十岁左右,对赵括异常恭顺,赵括一问才知道,这位墨家高层是空降到齐国来的,之前在邯郸跟着孟胜,也见过赵括几次,只是赵括没有印象罢了。
赵括也不客套,道:“咱们都是自家人,就不要客气了,我来有两件事交代你去办,第一就是给邯郸捎个信,第二就是替我承转邯郸送来的情报。”
高干道:“君上放心吧!一切都由我居中调度,绝对会让君上满意的,不知道君上现在居住在何处?如果不方便的话,尽可住到齐墨行馆来,这里人多一些,君上有什么事的话,也方便的很。”
赵括摇头道:“我已经在临淄买了一个小院,就不打扰你们了,一会让个人跟我去认认门就好。”赵括知道墨家崇尚苦行僧一样的清修生活,他带着丽丝娜住进来肯定不合适。
跟随赵括的是土生土长的齐国临淄人,名叫孙铎,此人一脸浓密短髭,目光炯炯有神,透着几分精明强干。
赵括自然不会浪费了这么好的一个向导,让孙铎领路游览了一下临淄城的重点“名胜古迹”,最后来到了久享盛名的稷下学宫。
有了孙铎这个本地通,赵括对稷下学宫的认识就更直观了,这个学宫是齐桓公所创,当然不是历史上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姜小白,而是田氏齐国的第三代君主田午为了聚集人才,在稷门外设立的学宫,将学者封为大夫,后来学宫主体搬入了临淄城内,不过稷下学宫的名称始终没有改变。
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思想自由,学派林立,儒、道、法、墨、阴阳、纵横、兵家农家等学派的人物在此展开辩论,百家争鸣的源头因此确立。
齐威王的时候进一步扩建了稷下学宫,到了齐宣王时期,稷下学宫的规模和成就达到了顶峰,当然也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人凑热闹,滥竽充数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典故。
稷下学宫的成员基本上都是齐国政府的智囊团成员,而且可以自行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通俗一点说,稷下学宫就是齐国的国立大学。
赵括听了孙铎颇为自豪的讲解,心中有了一个疑问,道:“据我所知,这稷下学宫还有人教授武艺,怎么没有听你提起呢?”
孙铎笑了笑,道:“君上有所不知,这稷下学宫内的人多半都有武艺在身,君上可知道孟子吗?据说孟子还能举千斤之鼎呢……”
赵括差点没被这话噎着,孟子还能举千斤之鼎?这不是夸大其词吗!看来齐人好空谈好吹牛由此可见一斑了,可这吹牛也得有边际才行。
孙铎见赵括一脸不相信的神色,领着赵括七拐八拐来到了学宫的后院,指着空地道:“君上请看……”
赵括看着地面凹凸不平,马上联想到了少林寺中的场景,难道这稷下学宫还是战国版本的少林寺不成?这可真是闻所未闻啊!
“就是这只鼎,相传孟子单手可举。”孙铎指着石鼎说道:“君上可试试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