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怎么会呢?难道不能征调那些年轻力壮的民夫吗?”赵括有些不太明白赵括为什么要征调老弱病残担任转运粮草的工作。

田薇叹了口气,道:“我的傻儿子,赵括按照廉颇的授意,年轻力壮的民夫只怕都要到长平前线去打仗呢!我听说有些地区,连女人都被迫服役,想来都让我怜惜的掉眼泪啊!”

赵丹被田薇掉下的几滴眼泪给弄的有些发蒙,如果事情真如田薇所说,那现在赵国成什么样子了?自己把长平战事的权力下放给赵括和廉颇,想要的可不是赵国糜烂的后果啊!

田薇见赵丹已经有些想法了,趁热打铁道:“大王,长平之战应该速战速决啊!时间拖的越久对赵国越不利,赵国拖不起呀!”

赵丹点点头道:“母后说的有道理,赵括昨天早朝还向寡人奏报,想要调动赵国的全部实力来支援廉颇,看来寡人是欠考虑了,竟然一概应允,真是失策啊!”

田薇道:“大王信任赵括和廉颇,这是应该的,可是也不能只听他们的一面之词啊!我看大王不妨多听听其他文臣武将的意见,这样大王才能心中有数。”

“可是……寡人已经答应过赵括,寡人不能言而无信啊!”赵丹觉得一旦让别人插手其中,赵括肯定会心有怨言的。

“大王可以不让赵括等人知道,这个监督先在地下进行,大王只要心中有数即可,一旦赵括和廉颇有何失误的地方,大王也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做出应对之策。”田薇知道赵丹在长平之战的压力下,对赵括极为信任,看来她的计划只能慢慢来了。

第三百六十八章 舌枪唇剑

田薇的一番话终究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赵丹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找来了乐毅、楼昌、楼缓、赵国后起的将领乐乘,以及郭开赵穆等人组成了一个算是参谋的部门,以供他问策。

廉颇坚守壁垒,囤积实力的战术在进入十月份的时候,赵国上下已经感觉到了极大的压力,赵括不得不上书奏请北疆的李牧领兵十万挥师南下支援长平,围绕这个问题,赵括和赵丹的“参谋部”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楼昌因为有赵王撑腰,跟赵括理论起来底气也足了不少,质问道:“君上,廉颇将军的战法已经不适合长平之战了,孙子曾经说过,善于用兵的人,征兵不会达到两次,粮草不用运输三回,军需可以在国内征用,粮秣却应该在敌国征发,这样才能满足军队的需要,廉颇将军一味的避战,坚守不出,消耗的钱粮无法计数,这怎么行呢!”楼昌打仗的本领不怎么样,背起兵书来倒是头头是道。

赵括并不埋怨赵丹的做法,如果他是赵王,也会对当前的形势感到心里没底,可是他知道赵丹这么做是不对的,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坚守才有可能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就算赵国消耗的只剩下了一条短裤,也必须要坚持下去。

赵括冷眼看着楼昌,道:“楼昌将军,兵书我也会背,可长平之战决不是照搬兵书就能取胜的,按照你的说法,是要就粮于敌国,可是你不要忘了上党郡地区本就贫瘠,上党郡的百姓又心向大赵,难道让我们抢自己人的粮食吗?我也知道食敌一钟,当我二十钟,可这么一来,岂不是把上党郡地区的百姓都赶向秦人那边吗!”

乐乘咳嗽一声,道:“君上,国家之所以会因为出动军队而贫穷困苦,就是因为运输的道路长远,消耗大,这才造成了百姓的抵触,末将认为楼昌将军的办法最适合眼下的形势,廉颇将军出兵长平算起来也有一年了,每一粒粮食都是从赵国各地征发的,赵国已经承受不起了呀!”

“承受不起,那也要咬牙坚持,因为我们遭遇的苦难,秦人会比我们苦难十倍,既然秦人都可以坚持到现在,赵人为什么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