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大唐刚跟突厥一战,钱粮消耗甚重,新军几乎全军覆没,根本就不敢再言一战!所以,不管你受伤是吐谷浑有意为之而是偶然时间,大唐都不会跟吐谷浑发生摩擦,势必会保持现状的和平相处的局面。而皇上不对大理寺的彻查结果没有做出回应,他也是考虑到了其中的问题,那就是只要一点做出回应,要战则大唐难以为战,要合则对你不利,才会故意拖延,意在混淆视听,只要等到过了这个年,百姓们多半就忘记这件事情,到时候也会不了了之。”长孙无忌分析道,“可是北王将吐谷浑王子的手臂献给你,那就表示出了你受伤乃是吐谷浑人所谓,他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那便是战,可现在的大唐不敢轻易的言战,所以,北王的这一招既能在百姓中树立他北王的威严,敢为父兄出头的美誉,还能在军中得到将士们的赞扬,在朝中得到百官们的称颂,而储君受伤,大唐忍气吞声,这便会大大降低你在百姓和百官之中的威信。你想,他这么做是不是其心可诛啊?”
长孙无忌一席话说的李承乾背脊发冷,大汗淋漓,他没有想到李恪的用心会这么险恶,自己受伤了他还能利用其中利害关系为自己谋划。突然之间,李承乾的心里将自己的怨气全部推到了李恪身上。
“那舅舅觉得孤该怎么办?李恪用心险恶,孤必须要告诉父皇!”李承乾狠狠的说道,“其心可诛啊!其心可诛!”
“承乾,本来皇上可以妥善处理这件事情,不至于将事态扩大到现在的程度,可是经过北王这么一闹,现在全长安城的百姓都在议论,大唐百姓都清楚了事情始末,皇上也是左右为难,唯今之计便是你亲自跟皇上,让他以大局为重,你只有这样做,才能解决皇上眼前的尴尬处境,还能得到皇上的褒奖,认为你牺牲小我而顾全大局,会在皇上心里留下好影响。”长孙无忌说道这里,语气和善的说道,“皇上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自然比老夫清楚,你只要这般谏言,你今天的所做出的牺牲,皇上岂能忘记?那日后……”
长孙无忌也没有说破,但李承乾已经明白!他很清楚自己的父皇,他会因为今天自己的觉得而觉得愧疚,今后会百般忍让自己和补偿自己。
李承乾想通了这点,脸上不由的露出了一抹笑容。对于长孙无忌的话他一点都不怀疑。因为,他的眼前就有一个实例,那就是北王李恪。他当年李恪受到刺杀,自己的父皇也是没有过问元凶,这才使得他对李恪照顾有加,李恪才会有今天的地位。
“就依舅舅所言!”李承乾说道。
但是,淡淡的笑容之中依然掩饰不了淡淡的悲伤!用自己的一条腿换今后数年的东宫的安稳太平,值吗?李承乾自己也不知道!
第五百零九章 孝便是刀,杀你于无形
李世民现在的心情很沉重,当他在面对大理寺通过彻查呈给自己的奏章时,他的突然间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回应,太原的李恪就砍了慕容顺的一条手臂送给了李承乾,这使得他处在了被动的位置。要跟要吐谷浑保持现装?那自己的儿子已经受了伤,皇后为了这件事情过于担心而昏迷过去,即便醒来了也是身体很虚弱,这是自己难以容忍的。可要真的为了此事而跟吐谷浑开战,作为大唐的君王,他一百个不赞成不愿意。大唐自去年跟突厥一战,消耗的钱粮无数,新军损失了七成之多,即便是骁勇善战的并州铁骑也是损失不小。而今想跟吐谷浑打仗,拿什么打?自己构想中的新军还为开始组建和训练,并州正在进行兵制改革,就凭朔方那十万不到的大军?李世民摇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朔方十多万大军,骑兵只占三成,其余皆是步兵,想要守城还是可以,想要跟有三十万控弦之士吐谷浑一战,却是难以取胜。
李恪,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李世民对自己这个儿子这才斩杀了慕容顺的手臂还将它送回了长安很不满的作为很不满,要是放在平时,他肯定会自己的儿子能够为兄受屈挺身而出而大为高兴。但眼前的问题他这么做,自己倒是出了名,却将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是李世民颇为气愤。
想到今天的朝议,他的心里就觉得更加的憋屈,朝臣们很自然的没有提到受伤的太子和吐谷浑是事情,但这恰恰触动这名敏感的君王。特别的长孙无忌所谓,竟然在朝会结束之后匆匆离开前去东宫,这明显的表达了他对朝会上没有对太子事件作出处理的不满。
还是去看看承乾吧!李世民自叹一声,信步向东宫而来。
东宫的太子李承乾在长孙无忌的一番疏导之下精神大变,现在的他精神抖擞,根本就没有之前的颓废,正在认真的习看《论语》。
李世民来到东宫时,内侍刚要进去禀报李承乾,却被李世民阻止。他的目的就是想看看李承乾这几天的情况怎么样?说实在的,李世民觉得这件事情要放在自己身上,自己未必也不会好受,更何况是李承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