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1842年三合会已在香港设立堂口,建立组织。由于当时香港刚刚开埠,再加上殖民地特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三合会获得一个极好的发展时机,迅速滋生和蔓延,逐渐在港岛形成一股强劲的地下势力。
虽然港英当局从一开始就采取了打击手段,出动警察逮捕了大批三合会成员,并于1845年1月制定《压制三合会及其他秘密会社之条例》,取缔三合会等秘密团体,规定凡三合会成员,一律判处3年以下徒刑,刑满后在右颊制字。但三合会组织犹如雨后春笋,再加上有些原系东莞、番禺、顺德、香山等地的三合会会众因遭镇压避地香港,至1847年,香港已成为华南地区三合会的重要据点。
到了1880年,香港三合会会员达2万人,所有苦力馆几乎都是三合会的聚会处,甚至在工务司、船政厅、华民政务司、高等法院和巡理府的府员以及华人警察中,也有它的成员。
港英当局为了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于1886年成立专门委员会,加强了对三合会的研究与侦查工作。次年,制定了《三合会及非法会社案》。
尽管如此,此时三合会早已深深扎根于香港中下层社会。到19世纪末,三合会成员约占香港华人成年男性人口的三分之一。
1909年,香港召开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三合会大会,三合会组织得到进一步整合和发展。
由于港英当局对三合会的严厉镇压,因而造成了三合会和港英当局严重抵抗态势。所以,次后无论港英当局如何引诱拉拢,三合会始终也都不肯就范。
而这,也让中国情报机关有了控制三合会的基础……
三合会设有“香主”一名,其余各堂口均有“坐馆”一名,“揸数”一名,及具有“叔父”资格的“执事者”八名名,这些人代表本堂口对外交涉一切,对内则统理属下成员“升职”及排难解纷等问题……
“目前八名执事者中,有四人已经是我们的人,有两人正在和我们合作,只有香主罗炳昆的态度不甚明朗……”海上花低声说道。
“带我去见一下罗炳昆。”
这时候电影已经结束,张涵民站了起来,整了一下衣服说道……
……
“这是什么门?”
“洪门!”
“入来做什么?”
“投奔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