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
1936年3月7日,上午11时30分。
载着先遣队的“容克”飞机在科隆着陆半小时后,数以千计的德国爱国者站在横跨在莱茵河上的霍亨佐仑大桥上。18年前,被缴械的德军从法国后撤,垂头丧气地打这里走过。
突然间,人群听到了脚步声,铁轮的隆隆声,以及马蹄声。当首批德军上桥时,人群中爆发了一阵又一阵欢呼声。在几架飞机的掩护下,其它部队也至少从5座桥上越过莱茵河。“冬季训练行动”共有19个营的兵力,但只有3个营越过莱茵河。
在克罗尔剧院内,希特勒正在对国会发表讲话。他讲话时,全场鸦雀无声。元首长篇大论地论述凡尔赛条约如何不平等后,讲演的速度缓下来了。他神情紧张,在讲台后把手巾在手中换来换去。他脸色苍白,很不自然,好像吃不消似的。之后,他缓缓地,用压抑的声调说:“此时此刻,德军正在前进。”
剧院顿时成了疯人院。
当德军开进莱茵河时,伦敦并未认真考虑是否采取行动。弗朗斯瓦·本塞则从柏林极力敦促英采取“激烈行动”。也许,这唤起了法国政府的抵抗精神,因为政府催促总参谋部采取行动。与所有这类人一样,他们保守得几乎到了胆小的地步。甘末林将军警告说:“一个战争行动,不管如何有限,都会带来预想不到的危险。如不发布战争总动员便不能突然采取行动。”他同意派遣十三个师至马奇诺防线。
这本是个胆怯的姿态,却吓坏了甘末林的柏林对手。星期天上午,勃洛姆堡将军恳求希特勒至少也要从亚琛、特里尔和萨尔布吕肯撤军。他说,若法国发动进攻,德国势必不战而退,这在道义上和军事上都会遭到重大失败。
尽管忧心忡忡,希特勒却纹丝不动。他让勃洛姆堡等待,如有必要可有明日撤军。尽管法国总理发表了一起强烈反对的广播演说,希特勒仍不动摇。法总理说:只要斯特拉斯堡仍受德国枪炮威胁,法国决不谈判。
星期一,万名德军开进了莱茵兰。牧师们挥舞着香炉为他们祝福。
3月12日,国联在伦敦举行会议,一致通过决议,谴责德国破坏了条约。
同日,“世界和平主义同盟”也在北京举行会议,同样通过了决议,支持德国进军莱茵河之正义举动。
一个国联,一个世盟,正以针锋相对的姿态互相对峙……
英国人和法国人退让了,他们只是抗议、抗议、再抗议,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
其实只要英法有任何军事上的行动,希特勒都会选择退却,但是英国人和法国人却没有,在希特勒生怕彻底激怒英法的同时,英法也同样生怕激怒德国……
希特勒成功地讹作了英法两国。这证明,若无武力做后盾,只用空话进行国际谴责是无济于事的。与此同时,他也感到,比其他的将军,他的政治本能更为健全。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胜利,也加强了他对自己之命运的信任感。他已发现,一个意志坚强,敢于动用武力的人,在反对其一想到打另一次世界大战便吓得三魂走了七魄的对手中,究竟能走得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