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坦克开进了2连的射程范围内,战斗随即开始。第一辆3式坦克在大约500米的距离上被击中爆炸了,但其他坦克并没有停下脚步,依然缓慢向前推进,紧接着是第二辆、第三辆……
直到第五辆的时候他们才有所反应,开炮还击!
马高德上尉迫切要求能尽快加入战斗,我的回答是“不行!”
每一个车长都希望能乘现在多“打些猎物”,但我现在还不清楚对手究竟有多少辆坦克,所以不敢贸然亮出自己所有的底牌。果然,越来越多的3式冲向我们的阵地,当我得知日本人并没有打算从南翼包抄我们时,我迅速命令3连移动到1连的位置,两个突击炮连从南向北对日军装甲部队的侧翼展开攻击,而挡在他们正面的是2连。
比较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对方的3式坦克并没有很快撤回,他们在不利的局面下苦苦坚持了好一阵子,几乎所有出现在我眼前的坦克都冒起了黑烟。战斗结束之后,我们控制住了战场,并且很快就清点出了击毁的坦克数量——43辆3式击毁纪录,这是我打得最漂亮的一仗!
对于第9突击炮营而言,1937年10月25日这天无疑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由于在酒田村附近的出色表现,营长吴民上尉成为第228个被授予橡一等金星勋章的中国士兵。
1连连长马高德上尉、1排排长均获得了银星勋章,更多的人获得了铜星和金质大中华勋章。
与此同时,第9装甲团也投入到了激烈的坦克战之中,报告显示杨飞渡少校和他的部队在当天取得的战绩数为25辆3式,尽管无法和突击炮营相提并论,但也足够他们炫耀一番的了……
而随着中国军队的迅猛推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萧远指挥的机械化部队突进凶猛,致使后勤保障无法及时跟上。
这已经是第2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不得不让萧远再度命令第1师暂时停止进攻,以等待物资补给的到来。
关于当天晚上及随后几天的战况,来看看第9装甲团7连的一个装甲兵少尉的回忆,他是这样描述这场残酷的战斗的:
“夜幕的降临并没有使得战斗的双方平息,机枪子弹呼啸着穿梭在野村村的郊外,战车炮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明亮的轨迹。在我们连所负责的区域也同样如此,日本人的步兵就在我们的四周游荡,寻找下手的机会;在远处,红色的火焰时隐时现,我坚信这是他们的坦克在‘发言’。之后又是持续3个小时的激战,整个夜空都弥漫着火药味。爆炸产生的碎片在空中肆意飞舞,谁都不能确定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是友军还是日本人……
10月26日凌晨1点左右,通过无线电我得知敌军坦克对野村村北木桥附近的进攻被击退了,那里有8辆3式坦克残骸;但我本能地感觉到日本人的撤退只是暂时的,他们肯定将会卷土重来。果然,无线电很快就传来了团长的声音:‘7连迅速增援村北木桥地区的守军!’我早就知道肯定会派我们过去,只是命令来得比预计的早了些。我迅速指挥4辆战车沿着公路前进,不远处闪着熊熊火光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目标。在离木桥还有一小段距离的时候我们放慢了脚步。
了解清楚周围的地形之后,我指挥着自己的战车慢慢往木桥方向靠拢,并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远处街道上那闪着火光的炮口,一眨眼工夫,一发炮弹落在了附近,日本人肯定已经发现了我们,必须赶快离开!
紧接着日本人就将所有炮口转向木桥。带头的那辆坦克驾驶员迅速意识到这一切,不等我的命令下达便完成了坦克掉头,眨眼就消失在一片黑暗之中。其他的坦克也紧跟其后设法依靠夜色的保护躲过日本人的视线。4辆坦克很快就重新聚在一块儿,在木桥的右侧围成一个圆形阵地,打算伺机而动。
很快,机枪在距离我们很近的位置上咆哮起来……‘是日本人的机枪手在开火!’我的炮手说道:“他们这样是在自寻死路!”已经暴露阵地的机枪火力点显然不可能对我们构成威胁,但未曾料到附近居然还有对方的反坦克炮阵地。一枚反坦克炮弹硬生生地击打在了坦克炮塔的前装甲板上,所幸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