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页

国魂[校对版] 西方蜘蛛 2501 字 2022-11-12

最高统帅部决定授予突击1团7连连长马牧中尉金质大中华勋章。在1937年的11月9日,中尉本人以其锐意进取的精神,他同自己连队里的战士们一起对茶水河公路桥进行了突袭,并将其完好得保存了下来,为我师下一步行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战斗中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团里的每个指挥官都对此感到非常骄傲。

团长俞星上校再来看看“项羽”摩步师在11月10日夜晚的部署情况,整个师的右翼是在茶水河西岸铁路桥两侧的突击2团,摩拳擦掌着准备用橡皮艇渡河,决心在次日黎明前在东岸建立起桥头堡。

而在战线的另一边,突击1团7连和8连被部署在公路桥两边的河床附近,其余部队也计划在次日黎明时分用橡皮艇过河,在东岸建立起一个稳固的桥头堡。对萧远和师高层来说,确保目前好不容易拿下的公路桥,提防从北、西北方向可能会突袭而来的日军余部是最为迫切的任务。

好在此刻友邻的第3摩步师正从那个方向赶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压力。同时萧远也在做着准备,当晚,得到加强了的第2侦察营3连在袁伟上尉的率领下,转向北方进军,穿过茶水河以东,在161·1高地和161·6高地上摆开了防御的架势。

该营的其他部队最晚也在黎明前出发了,沿着茶水河向北搜索前进,排除可能存在的威胁。但对于“项羽”摩步师而言,11月9日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一天,可对全师官兵来说,当天表现最耀眼的却不是那些在一线拼杀的部队,而是该师的后勤补给单位。

在他们到达茶水河之前的一个星期里,该师已经推进了超过300公里,这对供给部队而言无疑是个极其严峻的考验,但他们的确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按惯例,一个师级规模的部队不可能离开它的供给基地300公里以上进行高速的推进行动,因为有两个因素制约了他们的行动:第一就是弹药和燃料的问题,在进攻开始之前,它们被放置在郎日,此地比师的后方补给基地还要远上好一段路;其次,反复无常的天气使得运输汽车在茶水河地区道路上的行驶变得异常困难。

当然,这些困难最终还是被一一克服了,在“项羽”摩步师这一个星期的推进过程中,该部的后勤补给基本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当一线部队还在为建立茶水河东岸桥头堡而奋战的时候,后勤部队就已经在前沿后方建立起了弹药和燃料分配站,他们距离前线只有10公里。更多的时候,供给部队的指挥部往往要比师部都更为繁忙,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项羽”摩步师的心脏。

但一直到1937年11月10日,日军在茶水河东岸的抵抗依然非常强劲,甚至是坚不可摧。空中侦察表明日军拥有大量完好的防御工事、碉堡及野战大炮,而且还在调遣纵深地区的预备队赶赴前线。

从这天起,萧远已经不再指望能通过类似于之前的那种小股部队多路出击或者突然袭击能获得满意结果;相反,他和自己的参谋长都一致认为只有集结大规模的部队发动总攻,才能在茶水河东岸即将开始的战斗中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有一点被他们认为非常重要,就是所有的大炮和重型武器都要参加总攻前的密集轰炸。

首先,萧远就与右路的第2装甲师达成共识,要在河对岸建立尽可能多的桥头堡的同时,集中兵力掩护、扩展茶水地区现已取得的战果。

现在,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突击1团2营的身上,该部当天得到的命令是尽力扩大公路桥东岸桥头堡的阵地控制范围,为接下来的进攻做准备。

同时,第2炮兵团也进入了茶水河西岸的阵地里,其炮位主要被安排在了战场以南及其附近地区。这可是战斗开始以来炮兵团所获得的最好的火力位置——炮位大多部署在高地顶峰的一个高地附近,在那里观察哨可以获得极其宽广辽阔的视野,对茶水河东岸的情况可以一览无余。

而在获得了足够的炮火支持之后,在茶水河沿岸待命的1团7连及紧随其后的8连开始大规模地从公路桥过河,士兵们纷纷开始向前挪动,占领一个又一个的散兵坑,同时构筑起一个个的小型防御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