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在所提的日程问题上他又受到三位英国政治家的联合攻击,因为这份时间表给捷克人所留时间实在太短,无法从苏台德撤军并移交苏台德。由于这份计划既行不通又具有危险性,它有可能导致一场欧战。
谈判因此陷入僵局。此时,有位副官进来了,给元首带来一份电报。元首草草看了一遍后,元首将它交给施密特。施密特将它大声译成英语:“贝奈斯通过电台刚刚宣布,捷克各武装力量实行总动员。”
最终打破沉默的是希特勒:“即使发生了这一闻所未闻的挑衅。”
希特勒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我当然仍将遵守诺言,在谈判期间不反对捷克斯洛伐克——无论如何,张伯伦先生,在您在德国逗留期间,我不会这样做。”这段话,因为是在心平气和中说出的,所以好像有点使人糊涂;但元首接着说的话可就不可能被误解了。他言简意赅地说,捷克的总动员把一切问题解决了。张伯伦匆忙地指出,动员不外乎是个预防措施,不见得是进攻性措施;希特勒回答说,在他看来,总动员一事表明,捷克人无意放弃任何领土。张伯伦再次不同意此说。他辩论说,捷克人已原则同意苏台德实行自治,他们不会自食其言,出尔反尔。
那么,何故总动员?希特勒紧追不舍。
首相说,首先总动员的是德国嘛。
那你也叫它总动员?元首尖酸刻薄地反驳说。接着,他又再次进行威胁:这次危机不会长期拖延下去了。他引用一句日耳曼的古老的格言:“恐怖之目标甚于无目标之恐怖。”他说,那份最后通牒,代表了他最后那句话。
张伯伦说,既然如此,继续谈判便无意义了。“因为他亲眼看见他为欧洲和平的一切希望已破灭,他将带着沉重的心情返回英国。但是,他的良心是明如镜的;为了和平,他已竭尽了全力。不幸的是,他并未在希特勒先生身上找到回声。”
希特勒最怕的是张伯伦拂袖而去,所以,他便急忙向他保证,在谈判期间,他决不会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此语有如一阵雷雨,使空气变得清新。“为了让您高兴,张伯伦先生。”沉默片刻后,他说:“在日程问题上本人将作出一个让步。我是很少向人让步的,您是我作让步的其中之一。我同意10月1日作为撤退的日期。”
在其他枝节问题上又谈了一阵后,张伯伦答应将此最后通牒转给捷克人。此时已是凌晨1时30分了,众人只好休会。元首对首相为和平而奔波表示感谢,并向他保证,“捷克问题是他不得不在欧洲作的最后一个领土要求。”
张伯伦在称心如意的“再见”声中离开了德国。
目击他步出旅馆大门的人们,并未在他脸上看出他有一丝一毫的不快之感!
第674章 《我们的时代》!
1938年9月10日,世界和平联盟扩大会议继续在莫斯科召开。
11日,让人振奋的一刻出现,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随同中华民国大总统萧天一起出席会议。
在会议上,尼古拉二世高度赞扬了中华民国在维护远东和平方面做出的艰巨努力,以及对中国取得对日作战的辉煌大捷表示了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