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2月21日,中国陆军航空兵司令木玮上将向国防部、总参谋部提出攻占新咯里多尼亚岛的建议,国防部和总参谋部随即同意,责成太平洋战区负责此项作战,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革文军上将为总指挥。
1943年1月初,中国第一主力舰队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制定了进攻新咯里多尼亚岛的计划,参加作战的地面部队为第2两栖军,下辖海军陆战队第3、4、5师,共约6万人,由程德远中将指挥;登陆编队和支援编队,由萧远中将指挥;牛文海海军中将指挥的第8特混编队负责海空掩护;所有参战登陆舰艇约500艘、军舰约400艘、飞机约2000架,由第1舰队司令邱天峻上将统一指挥。
1943年1月10日,革文军将军登上第1舰队旗舰“民族”号航空母舰,与邱天峻将军商讨即将开始的新咯里多尼亚岛战斗。由牛文海中将指挥的快速航空母舰部队再次以“第8特混舰队”为番号,集结在环礁湖内。舰船正在进行补给,有几艘在小修。水兵和飞行员们在旷日持久的菲律宾战役中搞得精疲力竭,正在享受仅有的几天休息……
邱天峻最初建议攻占新咯里多尼亚岛时,他和革文军认为,打起来将不会有什么特殊困难。他们对情况又作了更多了解。空中摄影侦察表明,这个由熔岩和火山烬形成的岛,可能会构成不同寻常的防御。程德远将军在研究空中摄影照片后,宣称“此处是我们必须攻占且最难攻占的地方”,并忧心忡忡地预计中国军队要伤亡1万人。
在这之前一星期,陆军少将俞星曾到“民族”号与邱天峻商谈陆军航空兵如何支援进攻新咯里多尼亚岛的问题。邱天峻首先向俞星提出一个使他伤脑筋的问题:中国占领新咯里多尼亚岛究竟有多大的价值?俞星立即回答,价值非常大——可作为飞机的前进机场;可供“共工”型轰炸机遇难时紧急着陆;可用作飞机在海上营救的基地和战斗机护航的基地。他说:“没有新咯里多尼亚岛,就无法有效地轰炸澳大利亚。”
邱天峻建议用第8特混舰队的飞机使澳大利亚地区航空基地网陷于瘫痪,以保护新咯里多尼亚岛外的中国舰只不受敌机空袭。
邱天峻计划用两天多的时间来完成这次袭击。快速航空母舰在完成补给,1月16日驶到澳大利亚外海。这样,海军当天就可有把握地对该岛进行舰炮射出。
革文军亲自看看这支刚由国内调来进攻新咯里多尼亚岛的部队进行最后一次登陆演练。
陆战队有三个师执行这次作战任务:第4师、第5师担负进攻,第3师在海上作后备。三个师组成两栖作战部队第5军团,由中国海军陆战队蓝奇英少将指挥。
新咯里多尼亚为法国的海外领地,位于澳大利亚以东,在浩瀚的南太平洋中舒展着它细长的身姿……这座世界尽头的最古老的岛屿群,静躺在无垠的碧海蓝天之中,仿若后的世外桃源。
新咯里多尼亚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热带森林之一,由于长期的火山运动,造成东部湿润的滨海地区是一个覆盖有茂密的植被的热带世界,那里成片的绿谷中长满火红的蕨类植物和棕榈树;西部则是一片稀树草原,充满强烈反差的风光令人赞叹。
同样反差强烈的是它的人口组成:喀里多尼亚本地人,或称美拉尼西亚人与欧洲人,印度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人及亚洲人混合居住在一起。众多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滋育着这片土地,这里以前是流亡之地。
之前,联军其实并不重视新咯里多尼亚岛,仅仅把新咯里多尼亚岛作为太平洋中部与南部的航空中继基地,只部署了海军守备部队1500余人和120架飞机。
但是中国军队在太平洋地区节节进逼,特别是马里斯马斯切岛失守后,澳大利亚开始警觉到固守外围防线的必要性,于是开始加强新咯里多尼亚岛屿防务,而新咯里多尼亚岛的防御权也立刻从海军移交给联军陆军第29军。联军派出4000名陆军部队增援新咯里多尼亚岛,由杰克森中将任指挥官。
此后,海军第33航空战队也被调至岛上。联军在岛上配备了120毫米和155毫米岸炮、100毫米高射炮和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截至中国军队进攻之前,联军在岛上的兵力有陆军约万余人,海军约7000余人,飞机30余架。联军在岛上的中部高地和湾内地区各建有一个机场,分别叫做库克机场和湾内机场,也称为一号机场和二号机场,并准备在二号机场以北建造第三个机场。
由于美军的海、空军主力在菲律宾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已无力为新咯里多尼亚岛提供海空支援,联军在新咯里多尼亚岛的抗登陆作战要在几乎没有海空支援的情况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