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苍鹰”式飞机编队正拖曳着滑翔机,按计划向西爬升。飞行中的各个细节都是预先计算好了的。全长七十三公里。按计算,到“走廊”尽头,飞机的高度必须达到二千六百米,因为只有在这个高度上,滑翔机才能以适当的滑行角度飞抵目标。如果风力也和预先计算的一样,达到这个高度需要三十一分钟。
坐在“花岗岩”突击队滑翔机上的机降兵们当然无法知道自己的指挥官已经被甩掉。不过,这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各组都有自己的指定任务。滑翔机驾驶员们对在这宽阔的要塞高地上,在哪座碉堡的后面,或在哪座转动炮塔侧面着陆最合适都已一清二楚。误差要尽量保持在十米至二十米之内。
一份作战计划如果连滑翔机的意外掉队都没想到,那只能说它不是一个周密的计划。所以,出击命令中明确规定,任何指挥官,在兄弟部队失败或无法着陆的情况下,都有责任带领部下去完成该部未完成的任务。
在离开基地之后不久所发生的齐明中尉掉队这件事并非“花岗岩”突击队的全部不幸。二十分钟后,又有一架滑翔机掉队了。当拖曳着第二班的那架“苍鹰”式飞机飞到罗克普林斯特的灯标上空时,它的机翼开始晃动起来。
这时,滑翔机驾驶员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怎么飞机的标志灯竟不停地闪亮呢?莫不是脱离信号?几秒钟后,他脱掉牵引绳,开始滑翔。这简直是个荒唐的误解。才刚刚飞了一半路程,高度还不到一千五百米。从这里滑翔连第一目标都到不了。
飞机最后降落在迪伦附近的草地上。机降兵们跳出滑翔机,他们找来了汽车,趁着黎明前的黑暗急速驶往佛纳尔,在那里,陆军部队正在集结待命,准备发起进攻。
这样,“花岗岩”突击队就只剩九架飞机了。
他们看见前方最后一座灯标的时间,比预想的早得多。这座灯标设在杰斐逊山上,它标志着已经到达“分手点”。为了不让敌人发觉飞机发动机的声音,滑翔机将从这里开始单独滑翔。
糕糟!不知怎么搞的,早到了十分钟。原来,恰好这天是顺风,风力比气象站预报的要强得多。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飞机的高度过低,只有二千至二千二百米。为了使滑翔机保持1:12的滑翔角度飞抵目标,必须保持二千六百米的规定高度。
后来,“坚韧”突击队队长李沙少尉在战斗报告中曾这样写道:
“脱离的地点本应在杰斐逊上空。不知道怎么搞的,飞行中队把突击队向前多施了一段,跑到特温尔斯上空去了。”
飞行中队这样做,恐怕是由于没有到达规定的高度,才又向前多飞了一段。也就是说,他们是想帮助一下乘坐滑翔机的突击队,没想到却帮了倒忙。因为“苍鹰”式飞机发动机的声音等于给美军发了警报。
现在将近五点了,这比中国军方决定的攻击时刻早三十分钟。为了克服逆风的影响,总得多飞入到十分钟,滑翔需要十二到十四分钟,这样,这些默默无声的巨鸟即可在总攻前五分钟降落在要塞上。
为使这次奇袭圆满成功,最好是在发起总攻前五分钟,先在某地开火。但是现在,这种成功正处于危机之中。
滑翔机脱离了拖曳机,“苍鹰”式飞机发动机的声音渐渐消失了。但这却引起了美国防空部队的警觉,因而在到达马斯特里赫特之前,滑翔机遭到了炮击。轻型高炮吐出的红色火珠从四面八方向空中飞来。滑翔机驾驶员为了躲避炮火,不时地转弯或作蛇行机动。足够的高度帮了他们的大忙。
没有一架飞机中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