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总比没有好。
而继粮食之后,摆在谢安面前的最大问题时,他没有足够的林木在打造攻城器械,距离周军营寨最近的山林,也有十余里远。
如何将十余里远的林木运至军营,这便是谢安眼下最头疼的问题。
尽管从长孙湘雨口中证实,长安叛军内有一些有心投降周军的内应,这些人会在周军大举进攻长安时打开城门,可那又如何?
将所有的期望都放在那些不知是真降还是诈降的叛军将领身上?
显然不可能!
归根到底,那些有意投降周军的叛将,充其量也只是锦上添花,起不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换而言之,谢安必须想到一个好主意,将十余里外的砍伐,运至军营,打造成井阑、云梯、冲车等攻城所用器械。
可怎么做呢?
在帐内望着手中的行军图,谢安陷入了沉思。
第四十三章 攻城前夕
——大周弘武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长安——
在高达十余丈的长安城东城楼上,叛将秦维与康成登高眺望着西征周军的营寨,那座在冬阳下烁烁放光的冰雪之城。
“城外周军有何动静么?”
伴随着一句问话,叛军之首王褒大模大样地走了过来。
此人看似三四十岁,体型臃肿、大腹便便,显然这些年来没少养尊处优。
望着王褒那一身黑绸蟒服,城墙之上似马聃、吴兴等不少叛将,不约而同地皱了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