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之后,叛王军一方除撤向襄阳的秦王李慎麾下五万白水军外,仅剩下丘阳王世子李博等四路藩军,共计不到八万兵马;反观周军一方,仍有十一万之众,原本在人数上处于劣势的周军,在这一场战事中彻底扭转了人数上的不利。
当日夜里,十万余在得胜之后并未趁胜追击的周军在荆山一带屯扎,尽管夜里寒风阵阵,不过军中士卒的士气却是高涨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
本来,似这等战果惊人的胜仗,理当举行个庆功宴,叫三军将士好好庆贺一番,但可惜的是,荆山一带荒芜非常,兼之随军酒肉不多,因此,谢安只能将这份庆功宴席暂时记下,待日后替众军补上。
当然了,这只是针对军中士卒而言,至于周军之中的将领嘛,谢安倒是将他们召集到了一起,烤些野味、吃些酒水权当庆祝一番,毕竟严冬的荆山虽说荒凉,但山中多少也有些冬眠的野兽,狩猎打些野味来犒赏一下部将们,这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或许有人认为,似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或许会遭到周军士卒的不满,可事实上,周军的士卒根本来不及去嫉妒将领们,他们正忙着偷偷去挖掘那五万藩王军的尸首。
倒不是在意那些人头所带来的功勋,士卒们想要的,只是藩王军士卒身上的甲胄、武器,以及随身携带的金银细软,毕竟众所周知,藩王军可是大周境内待遇最佳的封国军队,要是能挖出一套甲胄、武器,足以抵他们一两年的军饷,这可是一笔飞来横财,叫这笔横财被大雪埋没在底下,岂不可惜?
于是乎,十万余周军士卒在经历了数日赶路艰苦的情况下,竟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发生雪崩的场所,去挖掘那些藩王军的尸体。
对此,谢安并没有什么看法,毕竟清理打扫战场本来就是周军士卒们斩获战利品的时候,他只是隐晦地表示,希望麾下的士卒们能好好安葬那五万藩王军以及三千左右白水军的尸体,以及,莫要为了那些战利品而发生冲突。
撇开这些琐事不谈,谢安针对秦王李慎的下一个步骤听取地众将们的建议,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听刘晴对此的见解。
“这没什么好说的,十有八九是退到襄阳去了,毕竟我军还来不及收复襄阳一带,倘若秦王李慎退到襄阳,也不是就没有转败为胜的机会!——而从马聃将军所证实的白水军撤退方向,李慎显然是选择了襄阳!”刘晴面无表情地说了一通。
不知为何,她的表情看起来并不是很高兴,不时地用异样的神色打量着谢安,这着实令诸将们感到诧异。
[奇怪了,明明打了胜仗,可为何这位军师大人却不怎么高兴呢?]
众将面面相觑,可又不好贸然问起,毕竟刘晴前后已给周军带来了数场胜仗,在军中逐渐也建立了一定的威信。
或许,也只有刘晴自己才最清楚……
[这家伙……]
眼瞅着在旁与诸将嘻嘻哈哈、看似没心没肺的谢安,刘晴恨地咬了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