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为这样,谢安始终对李承报以着亏欠,毕竟他只不过是在朝廷中说了几句话,说服了朝中某些顽固的大臣,但是李承却给予他那般惊人的报酬,因此,当后来大周皇帝顾念旧情,降旨封当时已被贬入皇陵的李承为安陵王时,谢安头一个站出来支持,毕竟他本来就是以怨报怨、以德报德的人,虽说李承最初确实叫他恨得牙痒痒,但是在大狱寺的那些日子,他着实对这位皇五子殿下改观了。
在谢安看来,前皇子李暨的众儿子中,唯有皇八子、八贤王李贤堪称君子、国士,这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社稷贤臣,礼贤下士极具儒雅之风。但说到豪杰,谢安心中第一个跳出来的绝对不是手握十万雄兵坐镇北疆,使得外戎不敢轻易入寇大周的北疆霸主,皇四子燕王李茂;也不是韬晦养光、隐忍多年,志向极大的皇三子秦王李慎;而是皇五子、安陵王李承!
毕竟,并不是所有人能做到在皇位唾手可得之际,却感于其兄恩情,毫不留恋地将皇位抛弃,甘愿被贬为庶民、被贬到皇陵守墓,从某种意义上说,皇五子李承是众皇子中最潇洒的一位,因为,他是主动放弃了皇位,放弃了成为一国君主的机会,纵观整个天下,还有谁比这位皇子殿下更为洒脱?
这是一位用自己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何为悬崖勒马的男人!
“五殿下安泰!”
在大周军营的南面辕门,等候在该处多时的谢安,主动朝着风尘仆仆而来的皇五子李承行礼。为了彰显对李承的敬意,谢安召集了军中大大小小数百名将领,在大营南面辕门恭迎李承,这让李承意外之余颇有些受宠若惊。
是的,李承很意外。
别看他如今顶着安陵王这个爵位,那实际上,那不过是个空爵,并不能带给他任何实质上的好处,而如今的谢安却是大周朝廷刑部本署尚书令,实打实的朝中一品大员。说句不客气的话,就算谢安在帅帐等候李承,李承也挑不出什么刺来,毕竟二人如今的地位跟当年相比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
但李承没想到的是,谢安竟然如此礼待他李承,召集了全营百人将以上的将官,冒着寒风在辕门等待他多时,要知道,二人当年可是敌对的关系。
“好久不见,谢少卿……哦,不,如今应当称呼为谢尚书才对!”李承笑吟吟地向谢安回礼。
阔别三年,李承的容貌并未有大多的改变,但是他的气质却有着太大的变化,这位当年主导了皇宫逼宫事件的皇子殿下,经过皇陵的磨练,变得更加稳重而成熟,极具个人魅力,举手投足间,给人一种王者的威严。甚至于,其气势竟稳稳要凌驾于八贤王李贤。
“五殿下言重了……此地风大,我等不若帐内详谈,请!”
“好!——请!”
客喧两句,谢安将李承一行人请到了军中帅帐,而至于那四千余皇陵龙奴卫,则由冀州军主将费国以及大梁军主将梁乘一同领着,带到营内早已腾出来的空屋子安歇。
费国与梁乘丝毫不敢怠慢,毕竟他们已从谢安口中得知,这些皇陵龙奴卫士卒,可都是大周李氏皇族的血脉,绝非是他们能够轻易招惹的。
其实根本不需谢安提醒,光是看看那些龙奴卫身上甲胄的雕文就可以明白,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身穿纹有四爪黑蟒的甲胄,纵观此地大周军队十余万人,也只有谢安有这个资格而已。
且不说费国与梁乘好酒好菜招待那四千位得罪不起的大周李氏皇族的兵,且说谢安亲自将李承一行人迎到军中帅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