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登出发的第一天起,李璟便按照自己制定的一整套计划施行。首先就是行军队列,别的队伍都是如春游一般的散哄哄的,李璟却严格要求本队团结兵排列整齐前进。且每日宿营之时,必须轮流安排士兵煮开水喝,并用开水烫脚。而且还要安排士兵轮流值夜岗哨,且还要分成明暗哨,严格每日口令。
这些大多是李璟结合自己以前的记忆,然后加上向王重请教的一些经验,编在一起。虽然这套计划还有许多不完善处,但李璟却充分利用现在的行军时间,拿他手下的那几十个兵来做实验。
如此一来,李璟还真是每天都有许多收获。练兵是项很复杂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纸上计划很简单,但真实施起来却总是能碰到无数的麻烦。不过李璟并不是真的就要把他的这批临时手下练成什么精兵,不过是用来检验一下自己的计划而已。对于每个碰到的问题,他都细心的记录下来,然后用心思考解决的方法。
另一方面,他每天都和这批年青团结兵泡在一起,加强自己的交际能力。他知道由于他以前读书人身份,再加上他前世本来也是个‘文人’,所以身上总会流露出一些与这些团结兵不一样的气质。这种气质便成为了他与其它人之间的一重障碍,他现在在学习适应成为一个普通的团结兵,一个能和众人打成一片,能溶入进去的团结兵。
每天白天行军,休息时与一众手下打成一片,聊天谈话开玩笑,到了晚上,李璟便又开始总结记录这一切。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的满满的,整个人也异常的忙碌充实,可李璟的心里却十分的满意这种生活。
六天,从文登到蓬莱,三百二十五里路,五天半后终于赶到了蓬莱城外。
到了这里,也就意味着李璟的临时队头的职务算是到头了。他现在满心期待的是,进入蓬莱之后,他能不能真的如王重所说的那样,从一个小兵一跃而升为正式军官。
“登州,我来了!”李璟望着面前的蓬莱城,心中充满激荡的呐喊道。
第28章 轰动蓬莱
当文登县团结兵进蓬莱城时,整个蓬莱城都轰动了。
李璟等人离开文登一路缓慢行军,每日只行军六十里,从文登到蓬莱足足走了六天。可李璟等人的传说故事却如同长了翅膀一样,早在数天前就已经从文登传到了蓬莱。
大唐自被百姓称之为小太宗的唐宣宗驾崩之后,唐宣宗时的小贞观也便彻底的远去了。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这位唐穆宗的弟弟,唐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以皇太叔身份登上大统的皇帝,算是大唐最后一位有所做为的皇帝。自宣宗去世,懿宗当政,然后荒僖一生死去,再由如今才十二岁的李俨即位,大唐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裘甫做乱,庞勋做乱,天灾不断,盗匪蜂起。
淄青平卢节度,一直被称之为富裕之地,繁华不输益扬,物价更是向来平稳低廉。可就是这样的地方,近些年来日子也是越来越不好过了。山贼、马贼、海贼蜂起,四处劫掠,可偏偏朝廷就是剿灭不了这些贼人。青州的节度使节帅也曾经行文各州县,严令剿匪,可这匪是越巢越多,偏偏就没有一次见到过官府的捷报。
这在此时,文登县传来王重、李璟等十二名团结官兵,居然先平西火寨贼寇,转而又与沿海一带名震各州县的‘镇东海’大战,最后还能得胜而归。这个消息据说还是已经得到了州上官府的核查无误,文登县那边早已经传遍了这赤山十二将的故事。对于州城蓬莱的百姓商贩们来说,这个消息太振奋人心了。这几十年来,他们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么过瘾的消息。
此时蓬莱城南门前,无数的百姓都争相出城,前来观看赤山大捷的赤山十二将,想要争先一睹十二将风采。当然,如此热闹的场面,并不仅仅是百姓们的自发,更多的还有州中有人在幕后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