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

晚唐[校对版] 木子蓝色 2277 字 2022-11-12

王重和吴迁林威一群军官都争相表示马上就要组织捕鱼队,能捕多少就捕多少。以前是捕了卖不完吃不掉,现在不用担心坏,那可就真是能捕多少就捕多少了。

“除了做打火机,做罐头,我们还可以晒盐。”李璟干脆把后世的盐田晒盐法告诉身边诸将。现在的盐因为朝廷的专卖法,贵的厉害,一斗盐百多钱。这盐几乎都要赶上米的价钱了,甚至比高粱和粟这样的粮食,几乎就是没有相差。住在海边的人,都吃不起盐,实在是惨无人道的一项做法。

沙门镇现在十几万人,李璟可不打算还要花那个冤枉钱用米价来买盐。

“这个盐田晒盐法不需要多少人,产出比现在的煮盐法可是产出高出无数倍。南砣子岛有很好的沙滩,我看就在南砣子岛上弄一个盐田。也不需要太大,那供我们需要就差不多了。”这盐朝廷一向抓的紧,贩一石以上的私盐那就是死罪。

虽然说李璟只打算供沙门镇军不打算卖私盐,可这毕竟是违背朝廷法律的事情,特别是现在还有一个监军在旁,总不好做的太过份的。

谁料,张承业听到居然有如此好的产盐之法,居然十分高兴。一听也没管李璟这是在弄私盐,反而眯着眼睛道:“我看这晒出的盐如果真能与青盐相比,那不如多弄几块盐田多晒一些盐出来。这样既能供本镇军民之用,多余的还可以拿来进献给皇帝。”

李璟对这什么东西都不忘记要弄来进献给皇帝的忠心监军不由的有些哭笑不得,不过既然监军都这样说了,李璟就更不会在意了。反正晒一点也是晒,多晒一点也是晒。无本钱,只要一点人力的买卖,如果真能拿去讨皇帝一点欢心,倒是十分值得的。

“好,就照张监军的意思,多晒一点。除了供应本镇军民之用,余者就拿来进献给皇帝吧。”给皇帝送盐,李璟可不会是头一个。历史上唐朝很多节度使和地方官,都给皇帝送过盐,而且一送送几万石十几万石的,谁叫盐在唐朝居然这么的贵呢。

第244章 尚君长求见

时间进入咸通十五年三月未,沙门镇三个可耕岛上的春耕工作全部完成。两万余亩地都播下了春麦,耕地中每百亩一口深井也全部打好完工,木匠坊赶制出来的水车也都制成到位。

不过现在各岛上的百姓的心思并没怎么放在这些土地上,种子播下之后,每家的这两亩半地也必不需要太多时间侍弄。从春耕后开始,各堡就已经开始把李璟拿出来的几个新项目上马。

大黑山堡的燧石矿场,打火火壳铁匠坊,燧石打磨场,还有打火机装配工坊。大小黑山堡乃至沙门镇都各自组织了一支庞大的捕鱼队出海捕鱼,并各自组建起了屠宰场、罐头场,甚至因此还新建扩大了一个陶罐厂,瓷器厂。

南砣子岛上的晒盐厂也都正式调拔了人手进去,正式开辟出了大片的盐田。整个南砣子岛都被正式封闭起来,对外声称为军事重地,闲人免进,其实是张承业这个监军害怕李璟的晒盐法被别人知道了。

整个南砣子开辟了一千亩盐田,每年的三到五月正是晒盐的旺季,可称为大汛期。而十月底到次年一月,则可称为小汛期。这种新的盐田晒盐法,每十二天就可以完成一次全部晒盐的程序,正式收盐。这种晒盐法的产量极高,出盐率达到海水的百分之三,一亩盐田可出盐四千斤。按产出和需要的人工计算,张承业和张宏等惊讶的发现,一个盐厂工人年均能出四万斤盐,这还只是每年只在两个大小汛期晒盐一百零八天的产量。

十二天一期,盐场产盐三万多石,而所用工人只需要一千人而已。一年可以晒十期盐,达到三十多万石盐。产出的盐色白、粒大、干,质量比一般的海盐都要上佳许多。就是连天下闻名的淮盐,一般的也比不上这晒出的盐,唯有一些多重过滤的上品才能比的上。

当第一批盐田出盐,盐田中一片白花花如雪般的盐就静静的躺在田中时,张承业和张宏等都激动不已,连林威这些前来观看的人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来。这么多年来,大家早就习惯了煮海为盐,像这般晒海出盐的还真没有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