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蕃对峙期间,不断有小股的吐谷浑人逃离吐蕃,投奔大唐。其中,在文宗时,吐谷浑人中一个之前不为人所知的小部落赫连部逃到丰州,请求内属,随后被朝廷安置于大同川。
投唐时,赫连部的数量仅为三百帐,比沙陀人内附时的一万人更少,时间也比沙陀归唐晚二十八年。赫连铎,正是此时世袭的赫连部酋长,从这个姓氏来看,他的祖先可能是十六国时代逃亡到吐谷浑的某个夏国皇族,不会是纯正的吐谷浑人。他们的勇武虽然比沙陀人略逊一筹,但也算得唐朝胡族雇佣军中的一支劲旅。
赫连部与沙陀部此前的遭遇是如此相似,都是寄人篱下,都是颠沛流离,几乎可以说是难兄难弟。同样的感受给了他们同样的渴望,那就是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只是赫连铎的实力没有李克用强,胆子也没有李克用大,要挑头造大唐的反,那还是既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但如果能打着朝廷的旗号,在各路官军配合下,抢自己的地盘,那何乐而不为?
于琄不但是新升格的天德军的节度使,而且还是当今宰相于琮的哥哥,另外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也都担任着节帅级别的封疆大吏。更何况,连一个门生李璟,那都是如今赫赫有名的镇东军军使兼登州刺史和安东都护。镇东军那不但是能打仗,而且是天下有名的有钱。
吐谷浑赫连部如果能与李璟搭上关系,那自然是最好的。
一出手就是三千两黄金,跟着于琄李璟,他们吃肉他也能喝口汤的。
而且天德军和吐谷军出兵,其实也是合适的。其一,自然是李国昌叛乱后,振武军就在他们的隔壁,他们首当其冲。这其二,被李克用杀掉的段文楚,那可是前任天德军的都防御使,算来,也是他们赫连部和天德军的老长官了。不论哪一点,这次出兵都将会十分顺利。
见到赫连铎和白义诚的表态,于琄很是高兴。
“这次本帅将亲自出兵,为了万无一失,我将召集天德军七千兵马与你部三千人马,共一万人马直接攻打李国昌的老巢单于都护府。李国昌的家眷及许多将领的家眷都在此城中,只要我们拿下此城,李国昌根基一失,只得退回河东。那时,振武军可收复。”顿了顿,于琄又抛出了一个极有诱惑力的决定:“只要此战能一举夺下单于都护府,收复振武,那么本帅将会再赏赐赫连部三千两黄金。另外,缴获所得,三成归于赫连部!”
原本三千两已经让赫连铎二人心动了,此时又来三千两,还得到许诺战利品能分到三成。三人哪还有半点犹豫,更何况,在内附唐朝的这些胡部蕃兵之中,沙陀、吐谷浑、党项、回鹘、还有突厥的阿史那部、铁勒的契必部等各部,沙陀人原来一直是其中最强的一支,相当得唐朝的厚待,这让比沙陀人内附的晚,人数也不如沙陀人多的吐谷浑赫连部十分的羡慕。
如今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眼前,只要打好这一仗,沙陀人就有可能万劫不复,而他们吐谷浑人就有可能取而代之。
于琄留三千兵马留守天德军各城,其中一千老兵两千新兵。自己亲率七千天德军出征,其中老兵五千,新兵两千。这七千人马,步兵五千,骑兵二千。
另外,又召集了吐谷浑赫连部兵马五千,全部为骑兵。
于琄为招讨副使兼西面行营都统,他任命赫连铎为西面行营副都统,以白义诚为行营先锋。
出征之前,赫连铎从四海钱庄中将三千两黄金全部取了出来,真金白银到手,赫连铎干劲更足。
于琄率天德军在大同川汇合了赫连部兵马,然后迅速的翻过了呼延谷。呼延谷本是西受降城和中爱降城之间的一座重要关口。但此时关上的一千振武军守卒,见到关天涌来的一万两千兵马,顿时脸都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