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页

晚唐[校对版] 木子蓝色 2237 字 2022-11-12

李晔一时间也不记得他到底封赏承认了多少位王了,感觉大唐一下子遍地都是王。

秦王李璟、梁王朱全忠、晋王李克用、冀王李全忠、赵王王镕、魏王乐彦祯、吴王杨行密、越王钱镠、罗王董昌、郑王郑从谠、杨王杨复恭、齐王秦宗权、韩王王重荣……

这一刻,李晔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就是那春秋时代的周王,天下遍地都是称公的诸侯,而他的兄长李儇,如今成了南方的楚王。李璟,则是东方的齐霸,杨氏兄弟则是中原晋霸,他们诸侯争霸,唯独他这王却只是一个摆设,泥菩萨。

天下王公遍地走,多如猪狗,李唐的天子实在是不好当。

李晔忍不住道:“杨公,这些事情,似乎由卿处理就好,朕把这些都交付给你处置好了。”他很清楚,反正一切都是杨氏兄弟拟好的,他不过是个署名盖印的人罢了,容不得他有其它意见。既然如此,不如干脆都交给他去处置罢了,那样一来,还能减少些对他的警惕。况且,他现在脑子里想的都全是刚才那道给李璟的诏书内容。杨氏居然给李璟天策上将的位置,还要立李璟的女儿为皇后。这怎么看都有些奇怪,是他们真的畏惧李璟,所以才退让拉拢,还是说,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迷惑李璟,只是对李璟下手前的一个掩护,想要让李璟放松警惕?

他心里不由的有些失望,他甚至在想,若是这一切都是真的,而李璟也肯将他的女儿嫁给自己,这也许将会是一件极好的事情。记得当初父皇还未驾崩之时,有次曾经教他读书,中间就说过,天子需会帝王之术,而帝王之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衡。

要想做到平衡,其中重要的就是不能让臣下铁板一块,如果臣子都站在一边,那帝王就危险了。最好的是得允许有反对的声音,允许有不同的派系。有党有派不可怕,臣下结党,其实最有利的还是帝王。用一党对付另外一党,让他们都离不开皇帝的支持,那么皇帝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帝王的权利,正是在其中体现。

如果他能娶了李璟之女,那么把李璟引入朝廷,做杨氏的反对党。如此,杨氏和李璟,这两大势力相争,他这个天子就肯定会重要起来。或许,有朝一日,两虎相争,两败俱伤,他这个天子,坐收其利,借此重掌朝政,中兴大唐呢。

“好吧!”杨复恭看到小皇帝的不耐烦,并没有不高兴,反而很开心。这才是他需要的皇帝,他只要如同他那个贪玩嬉戏的天子兄长一样就行了,朝廷大事,统交由他来处理就好。这样才是他最想要的结果,天子只顾嬉戏,不干涉朝廷之事,他一手掌握朝政,大家合作愉快。“陛下刚登基,这些天也确实很疲惫了,还请好好休息。”

李晔点了点头,嘴张了嘴,他本来想要问为何要给李璟的两个庶子嫡出身份,尤其是那个李克用妻子刘氏和李璟生的那个孩子。另外,他也想问,他们要立李璟之女为皇后之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最后,话到嘴边,他还是什么也没说出来,反而变成了杨公也不要过于操劳,当保重身体这样一句话。

第949章 先下手为强

诸镇汇聚长安,一起策立李晔登基之时,长安关外,齐军败兵出蓝田、越商洛山、过武关,再次回到了河南。经历了长安惨败,此时的齐军对外宣称还有十五万之众,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他们一惯的虚张声势罢了,实际上,他们此时全部人马加一起才五万余人,还是昔日同伙朱阿三网开一面的结果,就这五万余人马,其中真正的战士不到三万。

一个霜风凄厉的晚上,在唐州和隋州边界桐柏县荒凉的群山里,在一座光秃秃的,只有五颗松树耸立在几块大石中间的山头上,在那条羊肠小道的岔股地方,肃静无声的伫立着一队铠甲不整的骑兵。他们大约三百余骑,一个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生着络腮胡子的壮汉,神色庄严,威风凛凛、一动不动的骑在马上,一只手牵着缰绳,一只手紧紧的扶着一面白色的大旗。

这面大旗带着用雪白的马鬃做的旗缨和银制的、闪着银光的旗枪尖,旗中心用黑缎子绣着一个斗大的“齐”字。

在大旗前边,立着一匹特别高大,剪短了鬃毛和尾巴的骏马,马浑身雪白,不带半点的杂色,这马有个名字叫做千里雪,是匹能日行千里的骏马。如今骑在这匹千里马身上的是一位三十四五的骑士,高高的个子,宽肩膀,颧骨突起,天庭饱满,高鼻梁,深眼窝,浓眉大眼,那双大眼此时正炯炯有神的,正在向前边凝视着。

他戴着一顶凤翅盔,身上披着一套朱漆山纹战甲,外面披着一件银色蚕丝织金披风。他的背上斜背着一张弓,腰里挂着一把横刀和一个牛皮胡禄,里面插着满满的三十支利箭。这是一只朱漆描金的箭囊,这是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朱漆和描金装饰,这个箭囊曾经是大齐皇帝黄巢的御用之物,黄巢长安大明宫中自焚之前,把这个箭壶交给一个侍卫,让他带给了尚让,要他带领剩下的齐军们撤离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