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用完,马祥麟回到自己的大营以后,他立刻把自己对于吴世恭军队的所有印象汇报给了自己的母亲秦良玉。而得知这些情况以后,这母子俩就立刻商议了起来。
要知道,为了这次勤王,秦良玉可是散尽家产来作为白杆兵的军饷和给养的。可就算是这样,秦良玉的白杆兵走到这儿的时候,也只是剩下很少的粮草了。
而白杆兵虽然战功卓著,但是整支军队却一直很穷。只要看看他们手中的兵器就知道了。白杆兵,顾名思义就是拿着用白蜡杆做成枪杆的长枪兵。
而在所有的兵器中,长枪是价格最便宜的一种兵器,因为它的用铁量是最少的。白杆兵也知道火器的威力大,也知道长枪和火铳或者其它兵器配合以后,杀敌的效果将会更好,可就是因为他们穷,却不能够添置很多火铳和其它的兵器。
而知道了吴世恭军队的情况以后,这母子俩仿佛感到有块大肥肉待在自己的身边。可是,通过巧取豪夺霸占吴世恭的这支军队肯定是不行的,秦良玉也做不出这种事来。
于是秦良玉就对儿子马祥麟说道:“明天你再去一趟,告诉那个臭小子,现在既然已经兵合一处了,那臭小子就得听从老身的命令。叫那臭小子的军队全部作为白杆兵的辅兵,为我们供应粮草和干些杂活。如果他不听话的话,小心他的脑袋。告诉那个臭小子,老身可是有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的啊!”
第158章 磕磕碰碰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心中有个疑惑:要知道无论吴世恭的勤王军队,还是秦良玉的勤王军队,都是去京城勤王的。勤王,顾名思义就是去救皇帝,而在讲究“忠”的大明朝,救皇帝可是说是排在最前面的头等大事。可为什么北直隶的地方官府,不愿意供应这些勤王军队的给养呢?
这要从明朝的一个财政制度说起。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出于他那种小农的财政思想来管理国家财政的想法,他制定了一个流传到清朝末年的财政管理方法。
朱元璋发现,各个地方官府每年要上缴到国库很多钱粮,而每年,国库也要拨给各个地方很多钱粮,这不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烦吗?
于是朱元璋就规定:那些地方官府每年固定的开销,就不用再上缴国库了,让各个地方都自己留下来,只要每年账本到户部审核清楚就可以了。
这个财政制度,如果有一位有现代会计知识的人一看,肯定就可以看出来是很不妥的。因为现代会计基本的规矩之一,就是收支两条线。至于采取朱元璋这种财政制度有什么不好,那学习过现代会计知识的人肯定能够说出来一二三四五来。
不过,也有的人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明朝又没有银行,运输条件又那么差,所以朝廷和官府也是不得不采用这种财政制度的。
反正这里也不是讨论这种财政制度优劣的地方。关键的是,这种财政制度给明朝军队的给养供应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我们已经知道,明朝的军队有地方军户和战兵这两种体制。而在明初,除了一部分边兵,也是根本没有其他战兵的。打仗都要依靠军户来完成。而这些军户打仗都是他们所在的地方官府来供应给养的。
因为在明初,各个地方的局势都比较稳定,因此在内地也没有什么仗要打。因此,这种地方官府供应本地军队的给养的模式,就没有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