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页

但战场平静的同时,朝堂上却乱成了一锅粥。

按照明朝重要征战中的惯例,刘宇烈的出征也是要一天一通报的。可是刘宇烈在莱州会战后急着逃跑呢,所以他的奏章 也就断了三天。

而明朝的锦衣卫也并不是象现代的文学作品中一样,只知道欺压善民和监视文官的。他们对于打探地方上的消息和敌军的动态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些锦衣卫会远赴关外,到敌境中去做间谍。

那莱州大败以后,只要明眼的人就能看得到这么多的溃兵和逃散的民夫,所以虽然没有刘宇烈的奏章 ,但很快的,锦衣卫和地方官府关于莱州大败的消息就传递到了明朝朝廷中。

但是还没有等崇祯皇帝和朝廷大学士们做出反应,刘宇烈大捷的奏章 也传递到了朝廷。更有说服力的,刘宇烈还在大捷的奏章 中,说明了自己的大军割取了一千多个叛军的首级。

什么能够作假,这首级却不可能作假。不是战胜了以后控制了战场,就算是打死了敌军也不可能割取战死敌军的首级。而这短短的时间,连杀良冒功都来不及。所以对于莱州会战的结果判断,整个明朝朝廷顿时凌乱了。

可是明军从莱州城下后撤和未解莱州城之围,这也是事实。因此分析到最后,崇祯皇帝和各位大臣基本上得出了结论。这次作战也就是两败俱伤,双方也不过是打了一个平手。

但是这个结论是中立的大臣客观的分析。对于那些有着各自政治目的的大臣,这个结论也就要按照自己的政治目的来各自解释了。

而这时候,一直蛰伏着的温体仁终于出马啦!主站派大臣立刻集合到了温体仁身边,向着主抚派大臣的首领——首辅周延儒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攻击。

而温体仁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一招致命。他很聪明,并没有直接攻击周延儒本人,不去引起崇祯皇帝的逆反心理。

温体仁只是向崇祯皇帝指出:在周延儒当首辅以后,辽东大凌河城危在旦夕;登莱孔有德叛军又是屡屡得手;而陕西、山西民匪又是屡剿不利。再加上大明南北灾荒连连,这不是首辅周延儒的责任吗?

从结果论来说,温体仁的话确实有道理。但是温体仁还有一块重重的砝码。他在写给崇祯皇帝的奏章 中暗示说:这样的局面,勤勉的崇祯皇帝肯定是没有责任的。而作为曾经的状元公的周延儒,他在首辅位置上的努力,所有的人也看得见,所以崇祯皇帝对他的任命也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现在还是最好换个人吧。这换人如换刀,这换了首辅以后,说不定这大明朝的气运会转变过来呢。当然,那个换上首辅位置的大学士,肯定就是对崇祯皇帝最忠心耿耿的,能力也是最超群的自己啦!

温体仁肯定自学过心理学,他在奏章 中保住了很要面子的崇祯皇帝所有的脸面。并且温体仁也摸透了一般人的心理。这就像是成绩不好的足球队,球队的老板会更换主教练一样,任何老板也有着换人如换刀的想法。

崇祯皇帝顿时被温体仁的奏章 给打动了。不过,崇祯皇帝还是希望首辅周延儒主动请辞,不让自己落下个薄凉的名声。

而首辅周延儒肯定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一方面和崇祯皇帝大打感情牌,另一方面向崇祯皇帝指出:眼前的局面归根结底就是没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