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页

所以当关可颂事后打听到,汝宁军已经开始大张旗鼓地招募执行三项法令的人选时,他只能够无奈地把颁布这三项法令的命令递交到吴世恭的都司衙门。

吴世恭这次是强行绑架了关可颂,不过关可颂最后那次主动送颁布法令的命令,也是因为关可颂要掌握住执行法令的主动权,防止汝宁军乱来。算是补救了一手吧。

可是关可颂根本没有想到,汝宁军的动作是那么快,一连串组合拳出手,迅速地就把这三项法令执行了下去。

而且更令关可颂那些地方官员大跌眼镜的是,竟然这三项法令的执行,基本上得到了汝宁府全体官宦士绅家族的一片叫好声。

不过关可颂那些地方官员暂时还没有发现,他们的权力在不知不觉中,也被汝宁军逐渐地剥夺了过去啦!

第392章 反复弹劾

这一次汝宁军准备把自己的文官系统全部放出去,从乡一级着手,全面控制汝宁府全境。那些官员虽然在名义上还听着知县和知府的命令,但是在实际上,却把明朝的这些官员要完全架空了。

当然,汝宁军一下子也找不到这么多合格的官员,所以这些天邓启帆忙得是焦头烂额,连乔松也抽调到汝宁军大营来帮忙了。

吴世恭从汝宁军中一批退役的低级军官中找了一些,又突击提拔了一些家奴中威信高。表现好的,还有一些是汝宁军从家奴中培养出来的优秀少年。可这样还不够,吴世恭只能够申请外援了。

可是吴世恭对于汝宁府本地的士绅相熟的不多,他只能够写信给归德的侯老太爷,让他帮助寻找一批功名上没有什么前途的秀才和童生。而对于这种恩泽乡里,提携后进的恩举,侯老太爷当然是大为热心。于是,一大批归德府的落魄书生赶到汝宁府,摇身一变成为了掌握乡里的没名号的官员。

就这样,汝宁军在汝宁府的文官体系框架就这么搭了起来。可是汝宁府本地的那些官宦士绅不干了,他们或相托,或吵闹,就是责怪汝宁军是肥水流了外人田。把负责与那些官宦士绅联络的张学斌,搞得象是只过街的老鼠一样。

没办法,吴世恭索性是大开方便之门,只要是相托上来的,条件基本合格的那些官宦士绅子弟,吴世恭是来者不拒。而乡一级的文官官员也一下子膨胀到了七名。后来还不行,那就膨胀到九名。反正也就是汝宁军多支付一些俸禄吧。现在只要是能够和汝宁府本地的官宦士绅搞好关系就行。

所以在那些官宦士绅的配合下,吴世恭的那三项法令也很顺利地推行了下去。

其实那些官宦士绅也是明白人,他们都知道吴世恭的三项法令如果执行得不偏差的话,对他们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

没有的匪盗和流民的威胁,他们的家族和财产都将得到保全,而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地在抛荒,也实在是心疼。无非是以前官府救灾不力,而他们的一家一族能力又太小,使得他们也组织不起抗灾的人手,只能够无奈地把地抛荒了。

而之所以这些官宦士绅会反感《禁荒令》,主要的原因就是害怕官员以违令为借口,捧着鸡毛当令箭抢占那些官宦士绅家的土地和敲诈财物。而现在不同了,汝宁军的文官系统有着大量的本地官宦士绅子弟的加入,这样也使得他们的顾虑将会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