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页

周俊吾威胁的口气毫无掩饰,已经很明白地暗示了吴世恭:不要以为汝宁军和农民造反军之间的猫腻周俊吾看不见,还是让吴世恭乖乖地听从周俊吾的命令吧。

可吴世恭一下子火大了,他大吼道:“迷途知返个屁!北上个屁!你以为我很想撤回来啊?你都知道些什么啊?”

“我刚刚得到消息,北路的陕匪已经从怀庆黄河段又入我们河南啦!可防御哪一段的左良玉在干什么呢?畏敌如虎,躲到开封城喝奶去啦!现在的陕匪已经放开了手脚,向着归德府而来。”

“而东路的陕匪也进入了开封府,随时能够威胁到我的汝宁府。还让我北上?巡抚大人派你催兵倒挺勤快,陕匪的消息倒没有派一个人送过来。弄得我就象瞎子一样。还好意思让我北上?”

“我管的可是汝宁府,不是河南府、开封府。可现在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三路陕匪,路路都是要由我的汝宁军对敌!那谁来帮帮我啊?那个躲在开封城的左良玉?还是现在也不知道躲在哪里的巡抚大人?”

“真是笑话!我们大明朝沃土万里,雄兵百万!几十万陕匪却没有一支官军来迎敌。只有我们汝宁军!我们汝宁军!”

“你倒告诉我!其他的官军在哪里?官军在哪里啊!”

第445章 撕开大口子

崇祯七年腊月初十,归德府宁陵县县衙。

姚亮走出县衙的时候还是浑浑噩噩的。姚亮是汝宁军安排在宁陵县民团的团长。今天一大早,知县余子琏就把姚亮召到县衙,命令其带着民团急援归德府城。

宁陵县民团是当时吴世恭建立的第一个民团,不过也是一个最特殊的民团。其他的民团都是汝宁军完全控制并指挥的,可宁陵县民团却有些不同。

当时吴世恭建立这个民团的时候,是与宁陵县的士绅姚员外他们共同建立的,人员也基本上都是宁陵县本地人,民团的军官更是那些士绅的子弟。连这个民团的军饷给养都是由公田和士绅资助的。而姚亮也是姚员外的一位堂侄。

本来这个民团还有些汝宁军派出的教官,可是随着汝宁军的大扩军,那些教官也基本上都到汝宁军的其他部队当军官去了,因此,汝宁军对于这个民团的控制就更弱了。

但由于这个民团建立的最早,吴世恭与姚员外这些士绅的关系也很紧密,因此吴世恭他们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个隐患。因为从明朝的法理上来说,这个民团应该是听从宁陵县知县余子琏的命令和指挥的。

不过本来汝宁军就安排这个民团守卫宁陵县城的,余子琏又是宁陵县的知县,士绅们又要这些本地子弟兵守卫本地县城,所以这个问题也从来没有人把它当成是一个问题。

可是现在特殊的情况就出现了。归德府的钱知府写信给余子琏,要求其组织本地民壮赶到府城帮助守城,而余子琏就想率领这个民团亲自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