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页

“喳!”

……

等到所有的人都散去,多尔衮转回到自己的书房。而在书房中,洪承畴正等着多尔衮呢。

见到了洪承畴,多尔衮立刻开口问道:“洪先生!你可知原先的汝宁吴总兵是何样之人?所有的详情,请与本王细述之。”

洪承畴看了看多尔衮的脸色,开口说道:“吴长敬此人……”

……

第941章 厉兵秣马

在穹源元年发生的平清决战之前,大平军相继使出了两招妙手——出兵蒙古草原和跨海征伐朝鲜。而这两招完全就是打在了清军的盲点上,更是打在清军最痛的软肋上。被逼无奈,清军也只能主动出关,与布置在山海关外的大平军主力展开决战。

由此可见,当时皇太极反复叮嘱的,让多尔衮不要放弃北京城的遗言是多么的富有远见。假设一下,如果当时清军和汝宁军在北京城僵持住,由于北直隶已被大顺军和清军打空,根本无法供应粮草补给。

而没有后勤保障的汝宁军,面对着刚从关内抢掠了大批物资的清军,最终也只能无奈地退出北直隶,退回到黄河、太行山一线。至多也就是把在京城外城的薛呈麟和前明太子朱慈烺等人救出来。

而在这以后,汝宁军将沿着黄河,陷入到与北方战线清军的长期拉锯战中,根本没办法开辟第二条战线,更不用说去救援辽东的宁远、镇远两城了。至于出征蒙古草原和朝鲜?那就完全是幻想了。

甚至这么一来,汝宁军都放不开手脚去进攻陕西的大顺军、四川的大西军和江南的弘光小朝廷。整个天下将完全处于军阀混战之中。

当然,如果在京城决战中,汝宁军大胜或者清军大胜,那局面也将完全不同。可是按照当时的两军情况来看,双方僵持的可能性也就是最大的。

可是由于满清内部的争权夺利,当时的多尔衮不得不下令全军撤回辽东。虽然多尔衮有着千种理由、万般无奈,可是从结果来看,这正是让清军陷入战略被动的主因。

但是多尔衮的一句话也说的很对,再多的闲棋、妙棋,最终还是要在正面战场上看个真章 。于是在四月末,多尔衮带着七万五千兵马,汇同宁远、镇远抽调出来的一万五千人,于五月初偷偷地进入到了山海关。

而多铎则率领着一万五千兵马,开赴了鸭绿江边,要进入朝鲜,与水师陆战队作战。至于阿巴泰率领的五万满蒙联军,则在五月末被急召回辽东,将要投入到与大平军的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