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雀儿山刮起了白毛风。
在外打工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
村子里渐渐多了人气儿,忙碌了一年,冬日里也没甚活计,村民们三三两两串门儿闲聊。
燕儿村的刘家,这会儿几个妇女正各自拿着背篓簸箕,一边手脚利索地挑拣山货,一边嘴上叭叭地闲聊。
“刘三媳妇儿,你们家今年挣了多少钱?得有这个数吧?”说话的妇女用手比了个鸡爪的样子,意思是“五”。
刘三家在这个村里,算是不错的人家,因为他们家两个年轻的都在外面打工,说是帮馆子,一年能有了好几万的收入。
当然,这是没除去一年一大家子各种花销的数额。
刘三媳妇笑了笑,聪明地没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抓着瓜子好奇地问来家里串门的几人:“你们这些都是要送去小学那边卖的?一斤能卖个多少钱?”
说起这个,话最多的那个五十来岁妇女就止不住地咧嘴乐呵,手上动作速度不减地说:“嗨,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不是看数量,是根据质量来分的!像我家这个,楼老师说能分到上品,上品一斤五块多!”
旁边的老婆子羡慕地扭头看了看:“还是你家铁牛能干,眼睛好使,又会爬山。像我家就两个老胳膊老腿儿的,哎,这些品级都分不高!”
又有妇人接嘴:“张婆子你可别说这个了,你家那片山长的山核桃今年可卖了不少钱吧!”
以前都是落在地上不值钱的玩意儿,现在可都成了香饽饽。
已经有许多人家都商量着来年要多移栽一些山核桃树野花椒树到自己的山林里呢!
长在野外的,大家都能摘。只有长在自己那片林场里的才正正经经只属于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