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先是拿出放大镜细细的看了一遍,然后抬头问他们:这幅画你们是要卖,还是要裱?

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间都没法确定。

他们其实压根都还没来得及讨论这个问题。

还是姜河最先开了口:小宋,还是要麻烦你先给我们说说这是什么人画的,大概的价值是多少?也不瞒你,这是我们家老一辈儿留下来的,我们根本就不懂。

听他这么说,宋函煦连忙摆手。

姜部长您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说完之后,他将画在房间内那个大的工作台上铺好,对几个人讲解道:这幅画我刚才看了一下,如果没有看走眼的话,应该是清晚期书法家董清明的作品。①董先生被誉为晚清海派大家第一人,其作品的价值可想而知。

这幅字,他用手指了指桌面:虽然尺幅不大,却是董先生中晚年时期的作品,处于他水平巅峰时刻。所以价格并不会低。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再次望向三个人:所以,几位是否准备出手?如果要出手的话,我们店愿意收购。价格几位不用担心。如今书画市场,特别是这些名品大家的价格基本上都是透明的,相差不会太多。如果几位愿意考虑我们店,那么在价格方面必定不会让几位吃亏。

听他说了半天,还绕不到正题,邵洋实在憋不住了,问:那这幅字到底值多少钱啊?

那人笑了笑:董先生的真迹市场价基本在在十五到二十万一平尺之间。但这副字即便尺幅不大,最多就是一平尺多一点,可在董先生现世的作品中也算佳作。所以我愿意以二十五万的价格收购。

即便心里有准备,可他这话一出口,三个人心里还是扑通的跳快了半拍。

仨人几乎同时又朝那副画望了过去。

看着那破破烂烂一张纸,还没有一个成年男人手掌大,谁都无法将它和几十万联系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