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堰远远地看着他, 目光带着几分不加掩饰的疏离和冷意。
“你前几日差人来找我去京城, 我没能去,心里还有些惦记呢,今日你便来了。”老王爷一边煮茶一边道:“怎么,你要办的事情,办完了?”
李堰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开口问道:“皇伯, 为什么要这么做?”
“什么?”老王爷有些茫然地看了一眼李堰, 随后恍然道:“哦,你今日来, 是为着柳将军的事。”
“为什么要动他?”李堰问道。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老王爷道:“当日他拒绝了你,往后你便再也不可用他,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父皇在世的时候没有教给你吗?”
“就算他不愿留在京城,他回到西北依旧是戍边有功的猛将,于大宴于朕都是有功之臣。”李堰道:“皇伯为何执意要取他性命?”
“你父皇说的话, 你忘了吗?”老王爷道。
先帝说过,柳临溪此人可堪大用。
“既然是可堪大用之人,若是不能收为己用,留着便是隐患。”老王爷道:“西北军戍边有功,如今眼看战事即将平息,待他日班师回朝,你待如何面对他们?”
狡兔死走狗烹,功高盖主注定是所有大功之臣都无法摆脱的“罪名”。李堰不是没学过制衡之术,也知道此事向来都是所有帝王要做的取舍,可他想不到,让自己第一次面临这个问题的人,竟然会是柳临溪。
要怪就怪他不该那日沉不住气问了柳临溪那句话。
若他不问,柳临溪便可安然返回西北,待到西北战事彻底平息,或许就是一两年之后的事情了。那个时候再让他做取舍,这刀自有柳临溪上头的人顶着,不至于第一个便落到柳临溪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