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堰道:“你是担心,这卫鞅不配合卢志邦的调遣?”
“臣只是有些担心,若没有这回事自然最好,否则……”那人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不难想象。
柳临溪凭着原主的记忆,大概知道军中的人行事是什么作风。不得不承认,此人提出的问题非常值得考虑,否则若徐州营到了西北却不服从卢志邦的调遣,那这调兵一事便是虚有其表。
自古以来,两军配合作战,最重要的便是信任和默契。
那些因为相互不信任导致的悲剧,不胜枚举。
若徐州营去了西北果真不听调遣,不仅于战事不利,反倒有可能雪上加霜。
“不如派人去一趟徐州营,找卫鞅说清楚。”兵部侍郎道。
“臣愿意亲自前往。”户部尚书开口道:“此事事关大宴国运,臣愿前往徐州营,若是卫鞅不愿配合,臣大不了陪着徐州营一道去西北监督。”
户部尚书在朝中的地位非同小可,他亲自前往也算是给足了徐州营面子。
柳临溪深吸了口气道:“这样一来,只怕会让卫鞅更反感。”
军中之人,吃软不吃硬,谁管你是不是兵部尚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