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过程一点也不复杂,非常简单,但是给将士们造成的心理伤害就大了去了。听一下一个亲身经历者的话就知道了“洗胃灌肠根本就不是他妈的人受的。他们无情地把我按在椅子上,拼给地逼我喝水,喝呀喝,喝得实在喝不下了,他们还是不停手,还要逼我喝。我要是不喝,他们就捏住我鼻子,逼我喝水一下子变成了灌我喝水。我给他们灌成了水袋,比沙漠里的骆驼还能喝水。多次折磨下来,我练就了一副好本事,就是存水的本事,可以把水存在胃里。这给我以后参加西征,走过沙漠有莫大用处。”

“灌完水,他们就把我摁在木板上,头下脚上地倒放着,使劲按我的肚子。我的水本来就喝多了,多得想吐,他们一按,我就大口大口地吐,直到把吐得没有一点水为止。”

“我的‘好运’并没有结束,他们又给我灌水,倒绑着按肚子。重复下去,直到敬爱的皇上同意了,我的‘好运’才结束。”

顿了顿,补充道:“皇上爱兵如子,让人感动,一边亲切地询问我们的病情,一边主动承担责任,说‘这都是柳将军贻误军机造成的,你们有怨气找柳将军去吧。’一向喜欢与我们打成一片的柳将军可能是不想给我们的大手抚摸,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开玩笑,如此折磨,谁受得了?柳河子要是不躲不起来,想挨黑拳啊?

第六十七章 再战郭侃

“活捉郭侃,活捉郭侃。”宋军在柳河子,焦裕,许光汉的率领下好象找到猎物的猎犬一样兴奋,飞奔而前,一边跑一边看着前边一小队飞奔的蒙古军队。

郭侃就在这一小队蒙古败兵之中,郭侃依靠坚强的意志力逃出宋军军营,晕晕欲倒。就在这时,柳河子他们率领宋军从兵追来,如雷的蹄声提醒郭侃他再一次遇到危险了,要是不逃走就会成为宋军的阶下囚。一点灵智告诉他必须撑下去,紧咬着牙齿,忍着钻心的疼痛,一拍马背向东而逃。

这次奇袭计划,郭侃计划周密,准备充分,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过,按理不可能出错,居然给李隽算计了,他的确有点想不通,感到气闷。

其实,这道理非常简单,清风子和李隽初次见面时就提向李隽出了两条计策,也就是那两个哑谜,每一个哑谜都是一个计策。第一个说的是汉高祖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要是要李隽收拾关中的民心,李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尚原誓师仅是其中之一。

第二个哑谜以萧何收秦朝图书为引,是要李隽注意郭侃的动向,因为郭侃这人用兵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一个不好就会上他的当,李隽派出大量探子侦察他的行踪,得到老百姓支持的宋军要掌握郭侃的行踪并不难。

史天泽在渭水边吸引宋军的注意力,李隽将计就计,非常配合史天泽,让史天泽以为计策成功了,都高兴得到去渭水边钓鱼去了。一心想做史太公的史天泽根本就没有想到,李隽已经在给他们下套。

郭侃率领一万多名精锐部队来袭营,李隽的兵力才六千不到,以如此的兵力与优势敌人对抗,宋军的代价很大,李隽自是不做这种亏本的生意,想到在另一时空来关中时,到过一家磷肥厂,知道附近有一座磷矿,派人去挖了几千斤出来,要宋军打碎,再抖以这种简单易得的催化剂,撒在草垛上,只等着郭侃来上当。

这一计策来自八百年后的科技文明,郭侃哪里知道,一头撞进去,自己的士卒点燃草垛,白磷马上就游离出来,再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蒙古军卒不中毒都不行了。

江南之败,郭侃是给几个亲兵救出来的,现在他身边有一小队蒙古败兵,比起那时的情况好得多,按理他的心里应该好受些。事实正好相反,他现在郁闷得想死。郭侃原本计划活捉李隽,没想到现眼现报,自己的目标变成了李隽的追求,反过来要活捉他,纵然他是达人,比别人看得开,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说郭侃想死,并不是夸张之词,而是他心里真的冒出了这个想法。他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他现在正在忍受身心两方面的折磨,心理上他要再次接受败军之将这个事实,要他这个自视极高的神人再一次接受这个现实,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