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1页

“那个时代,不列颠面临着残酷的局面,对外失去了帝国的庇护,日益衰败,对内也逐渐分崩离析,人们活在饱受蛮族欺凌的世界,急需一个强有力的领袖来统治他们。”

所以,为了守护人民,即使被抛弃、背叛、唾骂,她都再无回头之路。

于是,她拔出了那把剑,继承了王位,并为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性别,以男性王的身份迎娶了王后桂妮薇儿,却也向王后坦白一切,决定以丈夫的身份去爱她,崇拜着王的桂妮薇儿亦表示了谅解,决定支持她。

从那一刻起,骑士王的身体和容颜便停止了成长和衰老,因石中剑的力量,永驻在十五岁拔剑的那一刻,其不朽的形象被大多数人视为神圣的象征,并率领着兰斯洛特、高文等骑士,建立了无数功勋,于十年间连续获得十二场重大战役的胜利,无一败仗,使原本疲弱的王国变得空前强大。

虽说,在一次战斗中,因为违背了骑士精神,骑士王的佩剑断了,但梅林也把她带到一个圣湖旁,得到了湖中精灵赠送的圣剑——〈誓约胜利之剑〉。

手持圣剑的亚瑟王就这么诞生,在敌人和百姓眼中被视作公平和无私的象征,始终被认为是正确无误的存在。

可惜,正所谓盛极必衰,在不列颠取得空前的强大以后,灭亡的种子开始洒下。

为了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其实是需要压榨一座村庄的物资以整顿军备,在异族侵略前先反攻消灭敌人的。

亚瑟王就采取了这种牺牲少部分人,换来的是保护更多的民众不被屠戮的做法,认为一个王是无法在充满仁慈、优柔寡断的心情下治国的。

因此,坐在王位上时,亚瑟王从不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对待子民奖罚分明,毫无偏私,身为王的决断亦无一丝偏差,方才换来了那个评价——「公正」。

即使,她其实也相当的痛心,甚至是悲伤。

但是……

“民众们开始惧怕王那冷酷无情的决策,开始质疑王杀少救多的行为,甚至认为这是对骑士道的玷污,正因如此,崔斯坦卿最终才无法忍受一直承受着这些默默治国的王的身影带来的痛心,离开了圆桌,并留下那句毫无意义的混话,后悔终生。”

贝德维尔低声道。

“更不幸的是,这一说法令其他的骑士逐渐升起异心,开始怀疑王不再能够领导他们,以往震慑于王的威严的权贵领主们也在恶意关注着王的决策,一旦王有任何被认为是错误的行为就打算集体将她从王位上赶下来,这样他们才能够以权谋私获得更多利益,王在诸多压力之下,行事更加谨慎小心,愈加将自己严密的伪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