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心中怎么想,众人脸上都是一团和气,斯文儒雅。
凤翔知府:“不瞒苏兄,从两个月前到现在,秦风路、永兴军路,各州各城,但凡和军事沾点边的官员,都在查验家内、治下新来的外地人,倒是有几个从京城中来的年轻人,可都不是。”
苏轼欲盖弥彰的说:“我了解十一郎,神仙托梦点化,教别人必然是治国□□的天书,教他的都是食谱。一日三餐虽然不奢靡,但都精益求精,像那些吃不好的地方,他肯定不会去的。”十一郎肯定在某些不起眼的小地方窝着,要不然哪能躲这么久——还不是小城寨,小城寨里人少不好躲藏。
京城来的,标准的官话,多容易被发现。他现在最有可能藏身的或者是伪造的身份,要么是去边关做生意的商队,要么是寻访古迹遗址的文人。既自由,又受尊重,一旦开战随时都能参与其中。
众人都表示他说得对。
苏轼:“诸位明公,我刚到这里时,就看到城寨修缮一新,处处都是农桑,枝头硕果累累,百姓们面无菜色,诸位为天子牧民,守卫边关,功莫大焉。”不是假话,本地在努力发展农业。
林看到的荒地要么是没人居住,要么是因为缺乏水源而没人居住。
竟又互相赞美了一刻钟的时间。
苏轼谈起自己准备到处走走看看,看看新法在这里落实的如何,有没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众人都缄默不语了。
都不想、也不敢说章惇的政策里还有糟粕。
章楶若无其事的说起:“通判对西夏梁氏太后、李氏皇帝屡屡犯边,有何高见?”
苏轼:“不敢妄言。”
章楶已经决定明年春天就用兵,一个原因是对方的人马都因为过冬而疲惫、虚弱、缺乏训练、粮草消耗殆尽,另一个原因则是要军队攻破国境线不难,经常能孤军深入——然后全军覆没。李元昊那个‘皇帝’就善使诈降诈败,两次坑害宋军。一定要有城池做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