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令孝顺的后辈儿孙看不下去。
赵煦低头不看他们,观察早饭,顺便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每次信笺非要落在我头上,不论何时祭祀的膳食都会摆在桌子上?”只希望这些东西都出现在桌子上,若不能就请保持原状,千万别调换过来。祭祀有什么小窍门么?可惜人间与阴间不能沟通。
赵顼循着味道走过来,真香,光禄寺没这么手艺,准是民间美食:“滋味如何?”
赵煦品味了最后一颗小馄饨,把韭菜盒子推给他:“是佶儿的手艺,越发精妙了。”
刘娥起床摘花戴:“他还会包馄饨?”
这位官家也太…兰心蕙质了。当初真宗要是不炼丹,专心研究这个,我能少操心。
赵煦仔细想想:“佶儿他会,只是时间不够用,常叫别人包,他只管调馅料和汤。”
祖宗们已经习惯这令人嫉妒的一幕了,一开始还感慨与这兄弟情深、侍死如侍生,天长日久才发现,不论是小炒、烤肉、精致糕点、新品试吃,都精巧而量少,就好像精心计算了只够他一人食用似得。
祖宗们一年四季外加三节两寿(生辰+冥辰)总共十次祭祀,全是御膳敷衍之作,大荤做的和多年前一样没什么进展。给赵煦的则不然,不论是每隔几天一顿的家常便饭,还是正式祭祀,全都格外精致。
可惜这皇帝还不赖,若差一点,都可以一脚踢到,吃掉他的祭品。
为他解释:“佶儿信中谈到此事,他说祭祀我的御膳和书信都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回,至今也未得一梦。他全凭着思念之情准备东西,朝政繁忙,不过是自己吃什么,给我祭祀一份。”
众皇帝:……你听起来很像炫耀你知道吗?赵佶他吃的也太好了吧!
等到赵煦的周年祭日、以及新年祭祀时,才正式拉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