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俞咨皋

俞大猷有三子,有两子姓名不详,因此只有一子为人所知,即俞咨皋。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俞咨皋武举得中,因其父俞大猷有功而袭卫指挥佥事,后来一路高升官至福建总兵。

今世俞咨皋仍为福建总兵,俞家军抗击倭寇战功作着,此时正是熊廷弼手下海军战将,在对尼德兰的几次作战中表现英勇。

王宏宇的出现许多事情因为蝴蝶效应发生了改变,俞咨皋也不用和郑之龙作战了,当然避免了战败受辱了。

其实当时明朝朝廷和俞咨皋都不清楚郑之龙的实力,两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俞咨皋屡屡战败是必然的,对付郑之龙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和实力。

俞咨皋的悲剧是个人和朝廷共同造成的,当然他的能力远不及其父俞大遒,也没有其父的心胸与涵养,王宏宇会量才而用,在他的能力范围内还是一员勐将。

熊廷弼是知兵之人,没有把握的仗他不会去打,也不会让俞咨皋去以卵击石,王宏宇也不会让熊廷弼浪战,俞咨皋的命运改变了,也改变了俞家后代的命运。

尼德兰只有普特曼斯的5盖伦艘战舰在此,这个时候决定保留实力,后面计划用海盗战术,趁着松懈零星出击,所以前期不出手。

利用热遮拦堡垒与大明海军周旋,以堡垒和200多门舰载炮守住要塞,适当时机还可以从北面的陆地支援倭国大军。

普特斯曼很清楚科恩那剩余的战舰没有半年修不好,到时候大明的战舰也修好了,以大明的生产能力,半年后又会有10倒20艘战舰下水,估计结构更加先进。

一年之内尼德兰根本无处调动几十艘战舰来东南亚,他清楚现在的尼德兰四面树敌,没有一处的战斗处于有利地位,南洋的殖民地已经被葡萄牙和大明夺走了。

美洲已经被艾斯板鸭封锁了,美洲的货物运不出来;马六甲海峡已经被大明与葡萄牙封锁,专门针对尼德兰与倭国。

造城这样的局面的始作俑者就是自己,自己只看到了大明的富裕和落后的海军,没有考虑一个强国要想迅速发展海军尽然这么快。

尤其是那个俞咨皋,手中新式战舰不算多,但是海战的本领却一点都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