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算错了。”
“每一个血滴的测量和计算都必须准确,不然最终的误差会相当可怕。”
说着,林新一继续埋头工作。
这项工作十分繁琐:
他得先选中一片血迹集中区域,再测量出集中区域中每一个血滴的长宽,进而将每一个血滴的入射角计算出来。
根据椭圆形血滴的“头尾”确认方向,再根据血迹的方向性和入射角,采用“拉线法”定位。
即将线的一段固定在血迹的末端,固定点位于血迹长轴上背向血迹尾部的端点。
再将线沿着计算出的方向和角度反向延长。
最终,平面上方几个血迹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出血点的位置。
这番工作非常细致繁琐,容易出现误差不说,把多条线拉起来的操作也极其复杂。
其操作难度之大,恐怕连这个世界里,那些吃了“线线果实”的奇葩凶手,都得甘拜下风。
如果是在未来,完全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法”,来代替这种繁琐的“拉线法”
只需要把现场血迹拿数码相机一拍,再把照片放进血迹分析程序里,就能很快得出结果。
但现在这年代,手机还是诺基亚,林新一能用的也只有这种办法。
只有用最大的细心和劳累,才能相对精确地,把那个出血点的位置找出来。
林新一就这样埋头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