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薇瞪大了眼睛:“那妥了,我要是在你们学校,就是理科学不好,最笨的一批。”
一直没吭声的何清突然道:“我从没这么觉得。”
杨薇做了个夸张的崇拜表情:“真的吗,两百八学长!”
何清笑了下:“真的,哪儿有什么聪明和笨的区别,术业有专攻,让我去学文,可能够不到林老师分数的零头。”
林·知道何清高考英语一百三十分·维桢差点呛着,连忙抽了一张纸巾。
何清转过头:“你喝慢点儿。”
为了给学生打鸡血,林维桢忍了忍没拆穿他,索性和道:“高中班里有几个同学,文科真的很好,但因为各种原因也选了理,大学读机械啊,计算机啊,感觉也不是特别开心,正想着研究生跨考到别的方向,或者出国读研换专业——不过这种事情太个人化了,还是因人而异,听从父母建议,最后找到好工作的更不在少数。”
但杨薇不用做后者,林维桢想,一个难得拥有选择自由,不太需要考虑经济问题的年轻人,也确实有艺术天赋,为什么不鼓励她去试试呢?
现在有多少人,毕业做着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呢?
即使有一种声音说,文凭只是块敲门砖,大学是通识教育,旨在培养能力,二十一世纪是斜杠青年的时代,在各个领域游走,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那毕竟是四五载光阴,难以回头的路。“科班出身”四个字,是知识基础、人脉、资源,拥有不可想象的力量。
后面的话林维桢没有明说,但听话人自然会懂。杨薇若有所思,难得安静了一会儿。
一顿饭吃完,杨薇便与二人告别回家去了。林维桢绅士到底,把小姑娘送到了地铁站,他低头一看手机,时间已经跳到两点,微信消息张牙舞爪地往外冒。
何清站在他身旁:“下午有事儿啊?”
林维桢一按锁屏键,扯谎道:“没事儿,周末有什么事儿。”
盼星星盼月亮的一顿饭,最后吃成了人生分享会。林维桢哭笑不得,根本舍不得走。
何清点点头:“我刚才看APP,环球大厦好像新开了家弗兰克分店,要不去转转?”
林维桢爽快地应了声“好”。
“弗兰克”是一家连锁书店的名字,在S城颇受欢迎,装潢让人想起维多利亚时代,带着浓浓的英伦风。书店里有自家经营的小咖啡馆,顾客可以挑一本书,在环球大厦闹中取静,悠闲地读一下午。
林维桢大致扫了一眼,摆在推荐台的书他看过百分之九十。
何清随手翻了几本,又放下,转头道:“林老师帮我挑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