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BGM:How long will I love you 推荐听歌!歌词太长了就不在正文写了!
关于交换学校:比利时高翻并入别的大学了,就当成架空的好啦。
交换不会写很长,大概四五章。
林:异地恋我也会谈的很浪漫的!
---------------
## 第 54 章
==============================
初到欧洲的第一个月林维桢都在忙着落实身份证明,办银行卡、校园卡,添置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他和王承夏运气好,预约到了统一的学生公寓,没抢到的人得自己租房,安全和价格都是问题。一间学生公寓有三个卧室,厨房和卫浴是公用,除了他们两个中国学生,还有一个名叫Thomas的荷兰小哥。
“他们人都挺好,”林维桢说,“公共区域排了值班表打扫卫生,课也选的差不多,平时上学会互相叫一声。”
何清问他忙不忙,林维桢说不忙,课业还没W大的重。
中国学生出来经常被奉为学霸,何况这是个真学霸。林维桢第一场报告就让全班记住了自己,Thomas更是对室友讲的东西印象深刻,因为他上台前一晚一边煮面一边对着厨房里的白菜土豆演练,Thomas像是听到索命咒语一样立马退出来,跑到隔壁叫上法国留学生Jordan下楼去酒吧碰杯了。
从此Thomas周末只要在家里见到林维桢就会开玩笑:“活久见,Gabriel居然没去图书馆?”
林维桢一般都笑着蒙混过关,心道Thomas要是认识何清这种恨不得住在图书馆或者实验室的,不知作何感想。
何清在电话那头又问“吃的好吗”。
何清也是在北美呆过的人,林维桢想骗都骗不了。西餐偶尔吃一次还行,天天吃谁不想念各种中华美食。而且在外面吃饭太贵,七欧元八欧元都算最便宜的,算一下汇率简直肉疼。
“有点儿吃不惯,”林维桢笑道,“要是中午能回来,午饭我们都自己做的。Thomas还说有俩中国室友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吃中餐,他家住鹿特丹,附近以前有家中餐馆,后来关门了他还伤心好一阵儿呢。”
林维桢顿了顿,又说:“等我回去就是大厨了,给你做好吃的。”
何清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笑。他跟林维桢时差七个小时,算起来那边才下午,林维桢像是在街上走路,电话里偶尔传来略显嘈杂的谈话声。何清怕过马路打电话不安全,交代了几句就挂了。
明明是自己先挂的,挂完还怅然若失好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