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们隔着人□□换了一个眼神。
像隔着湿润又闷热的空气交换了一个亲吻。
2、
仁王和柳生是音乐剧演员,同期考入剧团的研究生,又在竞争中成功存活留在了剧团。
剧团一年一签,拥有被外界称为“错了一个音就滚蛋”的竞争评价体系,新人进来如果无法适应剧团的规则,自然只能灰溜溜的走人。
仁王和柳生都很好强。要走也得是主观职业发展所需走人,不能因为业务能力不足走人。
所以两个人互相扶持着,渐渐也都演了不少角色,站稳了跟脚。
同期里仁王是出了名的演大于唱,演技灵得让所有看过的人都眼前一亮,音准却被所有同期的音乐剧演员都认为“这人迟早因为唱错音被炒鱿鱼”。
他不算专业出身,高中时参加过舞台剧的面试,做过舞台剧B角替补,学了舞蹈很多年也做过很多年的伴舞。漫改舞台剧对专业要求不高,唱歌走调的小演员也很多,仁王演了一年舞台剧,虽然上台次数不是很多,但也因为这一年的过程对舞台剧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大学以后他进了音乐剧社团,有事没事跑去离得不是很远的东京艺术大学旁听,从头开始学唱歌技巧,改发声位置,为了混课苦苦变装,别人都是拿钱替人上课,他贴钱替人上课,还只敢坐在大型基础课的后排。
柳生则和仁王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他是东京艺术大学的高材生,器乐部的,主修钢琴。他父母就是演奏家和作曲家,从小耳濡目染,一直以来的职业规划都是进乐团开演奏会。
当然,他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模范生,绅士是他的面具,骨子里他是一个挺叛逆的人。
仁王第一次混进大教室就被他发现了。
他是一个热爱推理的人,观察力很强。
当然,他发现的主要原因是他明明知道他室友这天为了约会翘了课,还美其名曰找到了解决办法,所以他在教室里发现那张几乎一模一样脸的时候还以为自己的记忆力出了问题。
柳生坐在了仁王旁边。
他们没有打招呼地听完了一整节乐理课。
几次以后两个人就认识了。
仁王说枉我当时被你的外表迷惑,你这么恶劣的男人居然是东艺男神。
柳生就说看脸我不够格吗?
够格还是够格的,颜控仁王一时语塞。
仁王第一次遇到吵嘴落在下风的同龄人。
他的好胜心让他保持了和柳生在平均频率以上的联络。
等到了第二年,他们就成了朋友。
3、
柳生问他为什么要来东艺听课。
仁王说他想学唱歌。
那为什么不考东艺?
我高考的时候根本不会唱歌,东艺怎么可能收我。仁王说完又换了个角度阐释自己的观点,说他目前就把音乐剧当□□好,学了唱歌自己唱着玩,不然在台上走调得自己都嫌弃。但他不想把爱好当做职业。
柳生后来才知道仁王是东大的学生。
金融系。
他琢磨着觉得仁王的话很有道理。
毕竟东大金融的高材生,随便找个工作都比剧团演员的工资高。音乐剧演员能靠演剧就养活自己的几乎没有,除去四季剧团,其他剧团的演出费还不够人生活费的,只能为爱发电,唱歌演戏上节目打工维持生活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