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重返前线,目标海州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447 字 12个月前

这样的长期对峙,对建虏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口,很多生产活动都将停滞。对于军队来说,也得不到足够的休整时间。

东江军则不同,在兵力上占有很大优势,犀利的火器使其防御坚固,也能够节省很多一线的人马。

更重要的是,东江镇有大量的人口,不管是耕种,还是生产制造,都不会受到影响。

时间也不用长,半年的时间就能把建虏拖到疲惫。秋收前再发动决战,让建虏连收获的时间都没有。

郭大靖阅看着文件,又拿出纸笔,按照军情部研究总结出来的公式,仔细计算着建虏的粮草物资能够撑到几时。

只要春耕已毕,建虏想再放弃辽沈,也做不到了。已经耕种的土地能不要,没有秋天的收获,他们吃什么?

“建虏已是必败无疑。”郭大靖终于放下文件,信心十足地下了结论。

大挖壕沟,要与东江军进行堑壕战,建虏看似很聪明,学习能力很强,能很快地找到应对之法。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样的战术就是与东江军拼人力,是穷途末路,是垂死挣扎,是自取灭亡。

“这回轮到建虏心已怯尔!”郭大靖收拾了桌案,站起身,步伐坚定地走出去。

虽然寒意犹在,但已经能闻到春天的气息。向阳处的积雪已经变黑,甚至于雪薄之处,已经露出斑驳的冻土。

每一年的春天来临,都意味着希望的升起,令人心神振奋。

当然,这也是身处的环境使然。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住在金州的百姓,自从南关大战之后,已经久不闻枪炮之声,没有战乱之苦。

相反,他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更加提升自己的生活目标。

没有胜利的信心,哪里会攒着纸票子,又哪里又添置牛马等大牲畜,会琢磨着翻盖房屋,住进大瓦房?

“见过大帅。”两个站岗的士兵躬身施礼,声音清朗。

不和毛文龙在一起,毛帅和郭帅也就不用分得清楚,将士们便习惯地统一称呼“大帅”。

反正,郭帅好象很喜欢这个称呼,每回都是笑眯眯的点头回应。

郭大靖颌首微笑,问道:“你们在聊什么,这么高兴?”

两个士兵尴尬地笑着,这倒是不算违军纪,但要说出来,好象还有些不好意思。

郭大靖也不强求,笑着说道:“家里有喜事哈,要是不告诉本帅,可少了一份喜钱,别后悔啊!”

一个士兵赶忙说道:“是他家里来了书信,要给他说媳妇儿,和他一个村的。”

郭大靖呵呵笑着,看向那个要相亲的年轻士兵,说道:“这是好事儿,你今年可还有假期?”

士兵挠了挠头,有些羞赧地说道:“回大帅,小的今年不想休假。成亲的事情,也不着急。”

“怎么,没看上人家?”郭大靖打趣道:“还是另有看中的?”

“小的,小的——”士兵抓耳挠腮,吭吭哧哧地说道:“倒是看好了一个外地来的,可还不知道人家的意思。”

郭大靖哈哈一笑,说道:“没钱嘛?有空儿买点东西去看看人家,问清楚不就成了。大男人,爽快点,她一个外地来的,有什么可挑的?”

士兵连连点头,面红耳赤,窘迫得说不出话来。

另一个士兵笑着捅了同伴一下,凑趣道:“看吧,我刚才说什么来着?连大帅都这么讲。你呀,托人去带个话,保准一说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