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眼睛都滴出水了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吃完饭,万峰在这里待了一会儿就回了宿舍,总不能住在这里吧。
半年多没进过宿舍,职高宿舍里的很多人万峰都不认识了,有两个宿舍是九月份入校的高一新生,大概三四十个男生的样子,这部分人万峰到哪里去认识。
他宿舍里的人倒是变化不大,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人还是那些人。
不过变化还是有的。
王东已经成了一分场和三分场这一带比较有名的摄像师,很多人的个人写真都出自他的手,摄影已经改变了他的生活。
郭武也是这一带的名人,成了著名的倒爷,很多在这里比较紧俏的商品你在商店买不到,但是找他却能买到,俨然已经成了学校里的大款级人物。
李鑫则成了三分场第一个正经的维修家电的修理工,收音机黑白电视机他已经可以解决疑难杂症了,自行车什么的也可以修理,就连手表他也能比划比划了,反正当时每户人家少量的家用电器他都可以手到病除。
其余的人则还是原来的样子。
而尤明生和武俊言那一届人已经毕业到了社会上。
不知不觉,万峰这一届已经成了职高里最高的一届学生了,明年夏天他们也将毕业离开校园。
离开半年多回来,宿舍里的人自然要以这个借口庆祝一番,当然是万峰出钱了,谁让他有钱呢。
有人出钱就有人跑腿,七八个学生就跑到小店去抬了两箱啤酒和很多肉类鱼类的罐头。
宿舍里的炉子烧得旺旺的,高三两个宿舍的人开始欢庆,仿佛过年了一般。
欢庆一直持续到半夜时分才结束。
第二天万峰去拜会了于国老师。
职高进入高三后文化课就相应地减少,通常只有半天的文化课,其余都是实习课。
其中感觉没有高考希望的学生更是连这半天的文化课也不学了,尤其是其中的女生,更是都跑张旋的服装厂赚钱去了。
间接地说,万峰给张旋建的这个服装厂也算是职高不产生大学生的罪魁祸首了。
因此教室里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在上文化课。
于国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万峰坐在座位上颇感意外,不过也没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