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些广告牌的内容都相当低调,并没有给出过山车的具体外形,只是给出了路线指引,广告词也都比较简洁,诸如“独一无二的室内过山车”、“原创i、互动式剧情带来独特体验”、“相信我,你不会只来一次”之类。
上面还画着一个黑色的过山车路线图剪影,看起来有点错综复杂,让人难以猜到具体的线路。
陈康拓稍显骄傲地介绍道:“裴总,这是我和郝琼给过山车项目设计的广告牌。”
“室内过山车相比于传统过山车而言,有几大优势。”
“比如,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不论是大风还是雨雪天气都可以正常开放,温度的高低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便于讲故事、做题材,室内过山车更容易营造一种相对真实的场景,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防剧透。”
“室外的过山车,刚进游乐园就能看到它的整个轨迹,而室内过山车则是整个隐藏起来的,哪怕是已经坐上去了,也猜不到之后的路线,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神秘感。”
“所以这边的广告牌也都没有剧透,让游客可以到项目里面再自行体验。”
裴谦微微点头,对于这点他倒是还勉强可以接受。
毕竟之前他把预算拉得很高,又限制了过山车的高度不能太高,陈康拓他们发散思维想到室内过山车这个点子,其实并不奇怪。
只不过他们这个原创i具体是怎么个原创法呢?
还是得现场看了才知道。
观光车继续前行,很快就看到了这个室内过山车项目的外部场景。
它离惊悸旅舍的主园区稍微有点远,中间预留了很大的空间,为之后留下了很好的可拓展性。
如果过山车和惊悸旅舍的园区紧挨着的话,想要在中间穿插一些其他的小项目或者商铺就非常困难了,而且也会显得很挤,不那么大气。
惊悸旅舍开在老工业区这边,也算是京州支持的重点项目,地方不是问题。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
实际上裴谦之所以在当时规划的时候特意要求过山车离惊悸旅舍的原有项目尽可能地远,主要还是因为怕惊悸旅舍的人流量把过山车也给带火了,所以要保持距离。
虽说惊悸旅舍内有观光车、平衡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但如果在人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可能还是有一些人需要腿着过来的。
如果在其他的园区,项目和项目之间比较紧凑,或者有其他商铺之类的穿插,那么游客们可以边逛边走,体验还比较好。
而这边就一个孤零零的过山车,过山车和惊悸旅舍原本的项目之间什么都没有,对游客来说肯定是一种折磨。
裴谦觉得这个战略应该还是可以发挥一些作用的。
但是观光车开了一段距离之后,裴谦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
怎么这个路线上,多了一些商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