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众人还不知,谯纵迫于杨思平的压力,于正月派使者前往长安向后秦称臣,请求秦国牵制梁州杨思平,好全力对宁州用兵。
司马遵眉头紧锁道:“蜀地地形复杂,易守难攻,高密王仅率三千兵马出征,有些草率了。命荆州刺史刘道规整饬兵马,积累辎重,届时与宁州一起出兵。”董怀领命退下,祠部尚书殷仲文出班奏道:“今日大朝,臣听钟鼓不全,音乐不齐,请完备之。”司马遵听刘裕说过殷仲堪初任祠部尚书之时曾请治音乐,被刘裕以
“今日不暇给,且性所不解”拒绝,今日朝堂之上旧事重提,看来执念很深。
司马遵并不喜殷仲文,此人虽有文名品行却不佳,桓玄篡位时任其为侍中、左卫将军,桓玄加九锡的文章就是殷仲文所写。
桓玄事败,殷仲文见势不妙带了家眷归顺,又言辞恳切地上疏请罪,说是要辞官归家待罪。
司马遵知其以退为进之策,鉴于当时桓玄初败,江陵未克,长平殷氏是上品门第,殷仲文在士人当中颇有名望,为安定人心才下诏不降罪,并任其为祠部尚书。
哪料殷仲文自负才具,以为自己会像谢安、王珣一样主政,当年的后辈谢混之流现在都位列自己之前,殷仲文常自不快。
身为祠部尚书,殷仲文想借礼乐一事为自己造势,于是屡请完备音乐,好得士族认可进一步升任仆射之职。
司马遵淡然应道:“豫章公云‘不暇给’,孤亦以为然。如今秦、魏、燕陈兵北境,谯纵盘踞西蜀,卢循作乱广州,天下方兴未艾,诚非完备礼乐之时。”殷仲文只得怏怏而退。
接着左民尚书袁湛奏请朝廷下《促农耕诏》,这是每年惯例,武陵王准奏。
司马遵想起当年杨佺期所献的杨家犁来,问道:“杨家犁是耕田利器,如今各州百姓耕田可都用上?”袁湛奏道:“杨家犁为强农利器,朝廷为防被胡人所得,曾下旨严控杨家犁,出入库皆要登记,制造则由库衙工曹统一督造,其他人不准仿造,因此产量极为有限,眼下三吴之地仅有四成百姓能用上,荆、江、青、充等地更少。”司马遵默然片刻,想起杨家玄曾资助朝廷二十万石粟米,此次又奉献五万石,听闻雍州在屯田,杨安玄又是始作俑者,不知杨家犁推广得如何?
“杨卿,孤闻杨家犁是你所创,不知雍州农夫可都用上了杨家犁?”杨安玄恭声道:“雍州农夫多半能用上杨家犁了。”司马遵一愣,问道:“雍州制了多少杨家犁?”
“已过万数。”司马遵站起身,踏前一步,道:“杨卿,雍州如何能制这么多犁?”杨安玄应道:“当年洛阳与秦人谈判,朝廷已赠给秦人二百张杨家犁,杨家犁之秘已不复存在……”左民尚书袁湛认为杨安玄是在武陵王面前揭自己的短,不等杨安玄说完便开声斥道:“朝廷严禁杨家犁制法外传的旨意并未撤除,杨刺史擅自开禁,是何道理?”司马遵的目光变冷,杨安玄任雍州刺史不足三年,便能制出万数杨家犁,无疑是没有遵守朝廷的禁令。
杨安玄平静地道:“袁尚书稍安勿躁,听愚把话说完。杨家犁之秘虽然不保,但愚并没有违背朝廷旨意放开杨家犁的管制。”袁湛冷笑道:“不知杨刺史用何妙法加速杨家犁的制造,莫非日夜赶工不成?”
“愚将杨家犁分成十五部件,让工匠各制一件,然后交由官匠组合,能提升五倍之速。”杨安玄从容语道:“若非材料短缺,雍州杨家犁数目还能翻倍。”司马遵赞道:“奇思妙想,妙哉!”袁湛脸色一白,起身来到杨安玄面前长揖道:“愚误会杨刺史了,请杨刺史见谅。”杨安玄起身还礼,笑道:“袁尚书亦是为国直言,何错之有。”司马遵捋须笑道:“两位卿家都是国之栋梁,些许误会不用放在心上。袁尚书,你不妨按杨卿所说,让工匠各造一部,然后组装,争取春耕时让更多百姓能用上。”脑中闪过有人对他提及,杨安玄在洛阳时曾得过到一本奇书《天工开物》,里面记载着许多妙法,杨家犁、碧春茶、云节纸等都出自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