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复苏的希望

对于“档案库”的存在似乎有了定论,“逐火者”留下记录中的时间线大概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这个阶段中显然不可能有“档案库”这种精密的建筑诞生。

而这种疑似先于许多文明存在于星系内的建筑,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其实是来自于上一个纪元,并通过某种方法保存了下来。

也许是那个纪元的文明不甘心一切都随着宇宙的崩溃而消失,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留下一些“传承”。

“如此一来,那些与人类风格极为相似、却无法用现在人类的手段解密的数据,会是‘上一个纪元’的人类留下的吗?”

李文渊觉得他知晓了一个重大的秘密,那就是人类也曾存在于上一个纪元,并试图在“档案库”中留下他们的记录。

即便宇宙不同了,一系列的规则也不同了,属于“人类”的风格也不会变,能让人一眼确认。

只可惜或许也是因为宇宙的规则改变了,那些数据碎的碎、破的破,剩下的部分也难以破解,基本可以确定大部分数据彻底遗失了。

“那么现在的人类知不知道过去有另一批人类曾经存在这件事呢?”李文渊思考起了这个问题,最终也无法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银河的“档案库”中,现在的人类也有模有样地于“档案库”内留下了他们的记录。

其中有用的部分不能说多,只能说几乎没有,占比最大的是一连串的“失物记录”,这让李文渊甚至怀疑起他们是不是仅仅只是将“档案库”当做了寻常的数据库在记录东西。

只有“帷幕理论”和从“微缩星河”上提取出的“亚空间工程学”科技算得上是直接收获。

“……但是我也对那些建筑进行过年代测定,上限不会超过两千万年,这对比宇宙的年龄来说,未免太过年轻……”

现在阻拦这个理论的,就是那些“档案库”建筑在李文渊的测量下年龄不会超过两千万年,似乎与它们来自于“上一个纪元”的古老程度不符。

不过李文渊认为这件事与他的推测八九不离十,只要等待找到一种能够“保存”这些东西跨越纪元的技术就可以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