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例如海信,他们只从东芝买到了日落西山的电视业务,真正核心技术和业务,霓虹是不会卖给华夏的。
现在,星辰科技这个可怕的敌人,开始试图挑战霓虹的根基,汽车产业了。
虽然目前看来,星辰科技的合作伙伴,只是全球汽车领域的小玩家。
吉利,长城,比亚迪,三家全部加起来,也才不到三百万辆的产能,而全球汽车年销量,足足有九千万到一亿辆之多。
但他们毕竟是星辰科技啊,产业革新机构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特意把相关企业召集起来,商量对策。
除了两大电池巨头松下和索尼,还有丰田,本田,日产为首的汽车厂家,更有以霓虹电装为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众所周知,汽车是地球上最大的产业,但整个汽车产业,其实又分为两大类,即整车和零部件。
零部件每年的销售额,是整车的一点五倍之多,而霓虹有足足二十六家企业,位列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不仅远远超过我国的八家,同时也超过排名第二的北美,以及排名第三的德国。
在会上,全球排名第一的电池玩家松下,排名第一的汽车企业丰田,和排名第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霓虹电装,都代表各自行业,发表了讲话。
产业革新机构的社长能见公一,在听完各大巨头的讲话之后,眉头紧锁了起来。
“难道星辰科技的技术,真就这么难以超越吗?”
“不是技术的问题。”松下总裁长荣周作说,“真正可怕的是平衡,要说电池的话,我们也能做300wh等级的产品,甚至更高的400wh等级产品。”
“但我们完全无法做到同样的价格,华夏的18650电池,出厂价格还不到十元一颗,成本价仅有八元,而我们的产品要贵至少一倍。”
听了这话,各大汽车厂家纷纷沉默不语,价格真是个致命的问题啊,一辆电动汽车的最重要成本就是电池,占到一辆车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更别提星辰科技还有全球最好的电控技术。
其实何止是霓虹,另外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德国和北美,现在也是一片鸡飞狗跳,星辰科技做出了拥有超级性价比的电动汽车,这带给他们的挑战实在太大了。
市场规律早就告诉我们,最成功的产品,其实未必是最好的,而往往是性价比最高,最讨消费者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