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柳明月背着自己的背篓往山上去了, 一同去的除了常丹,还有村里的两个妇人。这个时候快到农忙了,家里头的事儿和地里头的活儿都不少, 所以来的人不多。几个人凑在一起闲聊着往山上走,倒是也挺融洽的。

“说是要调整了, 工资往上升了一级。”其中一个嫂子的男人也是去了镇上的酒坊,跟柳立安是同一个生产线的, “这下可好,本来说要明年再把孩子送去上学,索性今年就去了得了, 还省了些。”

听说这两年还有补贴, 等过了今年,明年的话就没了。要是这个时候把孩子送去的话,还能省一年的学费呢。

虽说一年学费就几块钱, 可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 已经不是小数目了。若不是自己的男人去了镇上, 还真的拿不出这些钱。

每年地里头的产出都是固定的,风调雨顺的话还能顺顺利利过,若是有个天灾人祸的话,那就真的是无力回天。而一家人辛辛苦苦劳作一年, 大概也就能有个几十块钱, 扣掉日常的开销, 能存个十块钱都是富裕家庭了。

学费虽说是不贵,且是一次性支出,可孩子上学的话,家里头就少了个劳动力,而且还有不少额外的支出。要不是真的疼爱孩子, 要不是家里头的条件真的足够支撑,很多农村的人都不会把孩子送去的。

“能上学还是不错的,我家那两个送去了以后,懂事了不少。”常丹说着,给他们举例子,“以前回家都要我在后头拼命催才会动,现在可不一样了,都挺自觉的,说是学校里头的先生教导了,要学着分担家里的活儿。”

她反正是很满意的,孩子的成绩也挺不错,老师教育得也好,以后肯定更好。

常丹知道自己和丈夫都是粗人,除了埋头苦干卖力气之外,也没有别的本事。她是认的,这辈子就是这样的命了,但是孩子却不行。现在孩子年纪都还小,可塑性强,若是好好读书之后能有别的出路,怎么好叫他们跟自己似的,一辈子就这样过了。

尤其是村里头有人走出去之后,更是给大家树立了榜样,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常丹也不求孩子能大富大贵,起码脱了身上的一层农家的皮,不要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常丹的话大家还是很赞同的,柳明月也清楚她的想法,“好好读书,等他毕业了,国家还能给安排工作呢。”这可是新出的规定,高校出来的人都有特殊优待,只要专业对口,马上能够被分配到具体的岗位去。

这无疑是骚到了大家的痒处,大家畅所欲言,关于正式岗位这个诱惑,就没有一个农村人能够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