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月带着陈梓旻去找柳立成的时候就说得很清楚,接下来这两年就是机会。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以后就是出现了陈梓旻所说的那种情况,也有应对的方法。可若是真的没有发生,那也没有坏处。
柳立成是秉着对老陈头和柳明月的信任,才会把这个小娃娃说的话放在心上的。而关于建设农村合作社并且成为柳家村生产队的大队长,他心里没什么底。
要知道,当初在村里头牵头建立合作社,在柳明月提出的框架,老陈头补充说明后,他再跟族老们一起确定下来的。总的来说,缺了哪一方面的努力都不可能成功。
如今这局面,只是坚定了柳立成当初的想法,可既然柳明月说的都发生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陈梓旻推测的那一套也会应验,他们所说的灾年也会发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柳立成一直努力着。
而他也在潜移默化地就把族老们给影响了,大家都在不自觉地为这件事做着努力。
专家们来时,柳立成还很忐忑,可跟他们聊完,反倒是胸有成竹起来。这些专家对这个模式的理解甚至都不如他,更别提对之后推行的建议以及改进方案等等,这就叫柳立成十分有成就感。
随即,也没有了一开始的慎重对待,好吃好住甚至是全程陪着几天到处参观,直到真的没有什么点可以挖掘后,才算是把人应付完送走。
老陈头架着马车送人回去,顺带从城里带回来有些柳明月想要的东西。而从报纸上得知了第一张粮票已经发行之后,柳明月也上心的很。
“您还得想想办法,最好有固定的来源,以后这票证可是生活里顶顶重要的东西。”柳明月拉着阿香张罗着嫁妆的东西,将老陈头带回来的归置好,一点点往里头加,生怕漏了什么重要的没放进去。
夏收结束了,最近柳明月在村里头的养猪场上工,工分不多,但是够养活她自己。可光有工分也没用,村里可不会发粮票。
边上的阿香赶忙补充道:“没事儿,我们一个月会发不少,到时候都拿回来给你用。”她自己反正是用不着的,“听说除了粮票,还有很多其他品种,比如肉票糖票之类的,以后都得凭票购买了。”
其实家里不缺粮食,居家生活用到粮票的机会不多,可他们十一天半个月会去一趟国营饭馆,那总得要用。老陈头时常在外走动,总不能叫他一直自带干粮吧,请人吃饭不得下馆子,不得要用。
至于其他的票证,以后会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又怎么会不缺呢。即使阿香和小祥有正式工作,每月会发,那也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