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太多杂乱的想法,意识到自己已经又一次进入中古世界,吴清晨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开始了”。
这是紧急培训的功劳,针对进入中古世界的第一时间,占用极其宝贵的半个小时,利用数十台电脑,数十张投影屏,几十名军人为吴清晨讲解了极其详细的行动方案。
闭上眼睛,吴清晨慢慢回忆梳理了一遍。
第一步是保护自己。
深深地吸了口气,吴清晨看了看四周,踏出了第一步。
为了进入中古世界历史性的第一段路程,晚上的食堂,吴清晨已经就走路的方式来回仔细练习了好几十次——两旁的杂草灌木实在太高了。
吴清晨走路的姿势有些奇怪,双手笼进袍袖防止割划,左肘支起拨开灌木枝条,双眼仔细检查地面,两腿缓缓沿外八字交替移动。
更形象地说,若是将此时的吴清晨搬上荧屏,只需要再配上一支金属探测仪,底下的观众立刻就会明白接下来是丛林排雷的剧情。
排雷的终点是一株大树,对这位老朋友,吴清晨已经极其熟悉,甚至应该算是整个中古世界对它最了解的人。
这很正常,中古世界的土著们谁也没机会被十几副巨型投影幕布包围,从十几个不同的角度见识这颗树的树高,围径,分叉,冠幅,更没有机会由两台超级计算机支持,从各个方面深入分析它的根深,树重,光照,成长,健康状态,等等等等。
树皮有间纹,低端平滑,稍高有纵裂,叶宽,互生,纸质,深绿,无刺激性气味。
再三确认乔木专家们重复强调的安全特征,吴清晨确定这就是自己的第一个目标。
“目标”的意思是,吴清晨走上几百米靠近大树的目的不是为了环保,而是折下了一段树枝,熟练地拔下一片片树叶。
树叶很厚,相当宽大,两侧没有锐口,富含纤维质……
当然,这是乔木专家们临时塞给吴清晨的知识。
很快,吴清晨收集了足够的树叶,开始利用灌木专家们的知识:从大树附近找出好几丛灌木,折下许多柔软的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