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任命谢安、韩非、姚崇三人为文举考官,李绩、陈庆之、范仲淹为武举考官,评议等级划分。

只有甲等的考生有资格参与最后的殿试,由张华进行最后把关。

各个考官也不好夹带私货,毕竟参与殿试者的优劣,张华可以看得出来,要是一些平庸之辈出现在殿试,说明有人舞弊。

中天阁书院,几十名儒生在等待科举结果放榜之前,设宴谢师。

“恩师不但传道受业解惑,而且在长安之战,救我性命,恩同父母。学生若是能够高中,定然感激不尽,终生不敢忘记恩师之德。”

在长安之战,被教书先生救下的儒生,向教书先生行父子之礼。

“先生平时教导,鞭辟入里,此次科举,不算困难。”

“我们中天阁书院众人若是出仕,定然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书院众多儒生参与长安之战,又参与科举,已然有些明白何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书先生满意地打量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弟子。

经历这些事,他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果只是侃侃而谈,教不出好弟子。

不但要言传身教,还要带着这些弟子体验民生疾苦、战争的残酷,他们将来才有可能当一个务实的文官。

教书先生对这群人也有了期待:“此次为师倒要看看你们有几人可以中举。”

“先生,我带来了上好的猪头肉和美酒佳酿,我们再来痛饮一番!”

已经晋升为百人将的夏军伍长李显忠,一手提着一包猪头肉,一手抱着酒坛,又来书院找教书先生饮酒。

两人因为长安城之战而相识,李显忠视之为知己,多次登门造访,畅谈天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