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面对如此危急之势,看法却与赵匡胤不同。

如果不在对阵柴荣时,表现出足够的韧性,那么即使退回宋州,更难稳定人心,败亡是迟早之事。

“可这般情况,如何取胜!”

赵匡胤进退两难,竟然一失以往的霸道,不知所措。

“主公,请逆战!”

赵普看到后果,执意要求赵匡胤在大厦将倾之际,继续死战,力挽狂澜。

“众多弟兄,听我号令!”

赵匡胤因为赵普力劝,也知道输了以后,人心涣散,队伍不好带,只好硬着头皮,召集亲信武将,聚拢部众,强行与夏军一战。

宋军之中,有与赵匡胤一样背叛了柴荣的武将,怕柴荣秋收算账,于是顽强抵抗,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与赵匡胤并肩战斗。

还有一些并非柴荣旧部的武将,没有因为柴荣的突然出现而动摇,他们的部众,还能保持士气和阵型。

这些真正对赵匡胤死心塌地的部众,成为赵匡胤手中最后的力量。

军师赵普的目光长远,知道不论成败,赵匡胤不能就此落荒而逃,且战且退,还能拉拢一批武将。

只是这样一来,二十万宋军,只有十万人在抵抗,另外十万人要么投降,要么逃亡。

夏军十万铁骑,还有三万内城守军,倾巢而出,冲垮宋军的队形,进入混战。

薛仁贵、林仁肇、契苾何力等武将,被赵匡胤带兵围困了整整一个月,憋了一肚子火气,这个时候,终于可以发泄出来。

从局势来看,赵匡胤落败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