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听闻你的名声多时。此次强敌来袭,还请随我带兵北上,击败刘秀。”

张华知道吴起已经满意自己提出的条件,愿意出山。

在此之前,吴起已经在守住夏城时,立下战功,张华可以直接授予吴起官职,让吴起拥有带兵的权力。

“且慢。”吴起却没有那么容易答应,“国君以为,如何用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张华沉思一会,回答吴起:“刚才子夏已经明说了,必须治国,而后才能不败。”

吴起满意地点了点头。

如果是一般的人,回答吴起的问题,可能会着重于用兵本身之上。

但平生不败的吴起,注意力却跳出了兵道本身,更加看重兵道以外的条件。

“国力强盛,兵甲、战马、粮草充足,君主注重兵事,选拔良将,又得天时、地利、人和,即可立于不败之地。”

吴起说出自己的用兵不败理论。

吴起的时代,魏国乃是战国第一霸主,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中山国,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

吴起在李悝变法的基础上,开创魏武卒制度,在西河练兵,凭借强大的国力、精锐的武卒,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张华仔细想来,白起也是在基于秦国的强大国力基础之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国力才是基础。

如果让吴起、白起带着一群乡勇,在平原上面对高阶具装铁骑,也许吴起、白起的战绩会好看一些,但基本上必败无疑,这是国力上的碾压。

楚汉相争,一开始是项羽占据优势,在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取得关中之后,双方开始转入僵持阶段。然后韩信单独带兵,攻打赵国、齐国等地,进行发育,双方国力逆转,项羽也就不可避免走向败亡。

张华对用兵的看法,与吴起一致,更是让吴起坚信,自己遇到明主。